小学数学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小学数学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李芳

(永年县永合会镇娄里小学河北永年057150)

1.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当前教学中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是:学生对具体、形象、鲜明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对抽象的内容不易接受,学习中往往离不开直观感性材料,有时即使有直观材料也抓不住事物的本质,不能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全部牲都提示出来,甚至被一些表象所迷惑,造成错觉。比如几何图形的每一具概念,都是客观实在的反映,是通过大量个别物体的抽象、概括才得出的,但是,从具体物体过渡到抽象的几何图形,从几何图形上升到相应的概念,小学生往往又是有困难的,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7-14岁的儿童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而这时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认识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学会抽象概括,进而正确理解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合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这也是数学习的重要特点。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发挥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优势,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加强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首要问题。实践证明,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在加强“双基”教学中,既要注意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运用教具、学具、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又要注意采用科学探索的教学方法,深化基本概念,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构建认知结构。

2.加强解题训练,培养小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反映小学生思维活动的另一个特点是:对问题的解答,往往不知从何着手,表现为看到哪里想到哪里,无一定的思维程序,突出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即在思维过程中往往不做任何逻辑推理而是利用想象和类比直接从前提跳到结论,主观随意地为问题作答案,这各思维上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是他们思维活动中的弱点。而帮助小学生克服这一弱点,训练和培养他们有步骤、有条理、渐进式的分析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具有解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即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的核心,又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抓好这一环节,就必须突破数学教学“以计算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把小学数学教学从训练计算技能为重点转移到以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为重点这一轨道上来。而培养数学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所谓思维方法就是想问题的方法。小学生想问题的基本思维思维方法是什么呢?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一个心理过程,是通过分析与综合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现实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的过程。”这里讲的分析是在思想上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把整体的个别性、个别方面再分开来;而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具体反映在解题思维方法上即分析法、综合法。待求问题是思维方向,已知条件是思维的依据,解题时只有二者综合运用,才有利于迅速准确地解答问题。“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的思维过程。”

3.加强变式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思维上的其它几个特点是: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干扰,表现出或善于模仿性思维,或善于顺向(正向)思维而不善于逆向(反向)思维,或缺乏创造性思维和辩证的能力等。从教学方式来说,学生的学习还是偏重于过去的传统的记忆式教学方式,即教师把问题计清,学生再现其思维过程,并用练习把教学的知识巩固下来,形成技能,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跟在老师的后头转,模仿加训练,独立思考的成分少,用机械记忆代替判断。这样既不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为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之所以对见过的问题会解决,稍有变化的问题就不知所措,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为此,教学中,在教给学生思维方法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就显得更为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成为创造型人才的“重点工程”。这是;因为发散思维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思维的逆向性,即从问题出发,寻找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依据处理,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思维的发散性,即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沿着不同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从不同的思路去探究,进行多种推测、想象与再创造,从而寻找出各种解答问题的方法。可见,发散思维,方向明确,想象丰富,灵活性强,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又有利于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必定是许多知识和许多种思维能力交织而成的。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