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2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传统的企业管理战略与当前的市场环境是不相符合的,本文就分析了传统企业管理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详细介绍了供应链这一新型的企业管理战略,并对其具体实施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管理战略;信息合作机制
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与市场环境的变化相伴随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其能够有效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其在耐克及惠普等著名企业的实践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本文就对供应链管理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传统企业管理战略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国联系的日益紧密,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与其相对应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被迫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和需求日趋主体化及多样化的消费者,这使得传统的生产模式对市场剧变的响应显得越来越迟缓和被动,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许多企业都做出了一些改变,如采用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和管理手段,这些变化尽管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力支持,但依然无法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尽管在技术和管理手段方面都进行了革新,但仍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若想从根本上发生改变,企业必须转变管理战略,抛弃原有的传统模式。具体来说,传统模式的管理战略不能适用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用户没有建立不确定性需求的跟踪管理系统;第二是市场竞争的激烈使企业被迫增加投资总额和从事自身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因而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第三是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落后,使得不同领域的数据库无法实现集成。
二、供应链的内涵及特征
(一)供应链的内涵
供应链实际上是一种业务流程模型,它是指由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的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链组成,完成由顾客需求开始到提供给顾客以所需的产品与服务的整个过程。从组织内部来看,供应链包括采购、制造、分销等部门。从组织外部来看,供应链包括了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最终用户,其也被称为外部供应链。
(二)供应链的具体特征
供应链是一个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客户组成的网链结构。在供应链上,每一个企业都代表一个节点,不同节点之间均存在着互相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供应链具有十分复杂的特征,其不仅包含着巨大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同时也包含多个层次,并且具有动态化的特点。
三、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
供应链管理所代表的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其包含了企业生产制造以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供应链管理所采用的是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通过这些技术能够对供应链所包含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规划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协调与控制。这种新型的管理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控制相关联的业务流程,这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同时也能使客户得到最好的服务。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其必须结合市场发展的特点来转变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在采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地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以及社会目标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虑,尽量根据企业的需求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减少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库存量,对于企业的多余设备和材料要充分利用。另外,在采用供应链管理方式的时候,企业员工的素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企业应当充分结合市场发展的特点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来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除此之外,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也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根据制造商本身的资源与能力和战略目标对评价指标加以调整,设置的指标要能充分反映制造商的战略意图。其次,应强调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上对环境保护的认同,这是实现供应链成员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处的基础。最后,供应链成员应当具有可持续的竞争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样有利于多个潜在供应商之间的择优比较。
四、供应链企业管理战略的实施
(一)供应链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战略
在采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物流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因此,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不仅应当体现在制造环节,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方面。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不同于早期的物流。早期的物流更加注重与外部之间的联系,而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在注重与外部联系基础上还包括不同节点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消费者也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其会结合产品多方面的性能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因此,在制定供应链物流管理战略时,应当将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进行有效的联系,将其全面融入企业的战略制定中,从而增强供应链的稳固性。在传统的物流管理中,部门主义是其最大的特点,这就使得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而供应链方式下的物流管理则要求供应链环节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应当促进原材料以及产品更好地进行流动,具体来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缩短计划周期;第二是减少单位库存,以频繁更新前一段时间内的物料;第三是物料从预测推动转为基于用户的需求牵引。
(二)供应链下的企业信息管理战略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顾客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而供应商无法直接了解到顾客的实际需求,其只能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上级供货商的货物定量进行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层级,因此往往消费者的微小变化就可能引起供应链的较大波动,这样的现象被称作BULLWHIP效应。这一效应主要指的是处于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成员缺乏对整体目标的了解而仅从自身出发来制定相应的决策,这可能会直接导致供应链各个相关环节之间动态联盟关系的破坏。要避免这一效应的发生,最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加强信息的管理。从供应链的整个战略管理的情况来考虑,信息管理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建立供应链的动态联盟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是各个成员不愿与其他成员进行信息的共享,其更关注自身的利益,而供应链的管理效益取决于个体企业之间的协调,而协调的优势又取决于信息分享的效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立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通过采取这一措施,不仅能够加强各个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促进信息的共享,同时还能有效缩短业务流程的时间。
(三)供应链下的企业质量管理战略
供应链质量管理战略的制定最重要的是能否满足顾客的需求,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质量管理战略的导向也由制造转向了市场,因此,与其相对应的质量管理战略的指导思想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其更注重于如何达成适度的质量要求,避免因需求过高或过低而造成浪费和不足的现象。因此,首先,质量管理战略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性这一重要因素;其次,供应链质量管理战略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生产出与当前时间点相符合的能够达到质量需求的产品,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当前属于高质量的产品在之后可能变为劣质,因此,应充分考虑时间因素;最后,供应链环节中的质量管理战略的制定应当确保产品在整个使用期限之内都能够达到相关方面的要求。具体来说,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质量管理战略的制定必须考虑到整个供应链企业群的总体情况,确保其统一性;第二,全面加强产品营销与投资的质量管理过程;第三,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定必须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四)供应链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人力资源一直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供应链的管理来说,同样也要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源这一重要因素。在制定供应链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过程中,首先,处于供应链环节中的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之间必须达成高度的信任,其是确保供应链有效运转的必要条件;其次,企业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寻找到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的高效人才;最后,企业必须加强对现有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企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内涵和实施方法,并使员工了解其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避免员工在不了解供应链管理价值的情况下采取反对意见,进而影响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建立和实施。
(五)供应链下的企业重组战略
供应链的建立需要动态联盟这一重要基础,企业必须时刻观察市场动态,充分把握市场机遇,根据产品销售的特点和顾客的实际需求进行系统的重组。在一个产品生产、销售以及涉及到的所有环节中,需要多个加盟企业的参与和合作,但由于产品随市场环境始终处于变化的过程中,因此相关的加盟企业也应当根据产品变化的特点进行重组,加盟企业的重组不仅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结构方面,同时还体现在企业的整体结构上。对于供应链动态联盟的建立来说,起核心作用的企业是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说,占多数的是全能性工厂,其整个组织结构是十分繁杂的,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导致其缺乏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可将其进行调整,打造成具有特色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小企业所构成的企业集团。
(六)供应链下的企业协调战略
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增强竞争优势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所采取的措施是加强企业核心业务的经营管理,而将其它活动交给别的企业处理,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在多数企业的销售总额中,企业的外购费用占有超出一半以上的比例,这就使供应链成为了进行动态联盟的重要基础,而要想增强动态联盟的稳固性,最重要的是协调好供应链上的关系,这也是企业管理战略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传统供应链中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各个成员之间对自身商业信息的过度保护,其认为分享商业信息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利益的获得,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必须转变原有的供应链管理理念,从过去的买方与卖方相对应的状况转变为确立消费者的核心地位,并围绕其形成一个高效的供应链网络结构。这就要求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必须进行信息的共享和共同进行工作,因此,行为评价标准的建立对其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多个企业一体化的效果。对于一个完整而有效的供应链协调战略来说,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供应链上的各个成员必须签署长期协同合作的协议,确保其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并且能够顺利实现信息的共享;其次,还应包括在合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风险和利益问题,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化的调整。
五、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战略时所需考虑的问题
(一)建立信息合作机制
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制定必须确保在各个合作企业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是这一战略制定和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方式,但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不同企业之间往往由于利益的冲突容易发生分歧,各个企业不愿提供自身有效的商业信息,导致其之间难以达成真正的信任关系,最终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效率。因此,为了使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合作信息机制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各个企业之间才能提供真正有效的信息并将其进行共享,从而促进供应链上各个相关企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而合作信息机制的建立是以各个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的,各个企业必须将自身实际经营的详细数据全部反映在平台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同的企业之间就可以进行相互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其提供的信息的有效性。另外,其还能够使各个企业充分了解供应链上其他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其之间的信任度和合作关系。除此之外,合作信息机制的建立还能够有效提升各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能够获得更加稳定与长远的发展。
(二)建立合作协调机制
不同企业之间所进行的合作往往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较多的问题,因此,如何对其合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整是各个企业必须去重视的一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合作关系的持续发展,而建立完善的合作协调机制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这一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促进供应链管理战略顺利实施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其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由于许多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提供过多的资源给其他的合作企业,这对于整体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通过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各个合作企业就可以进行具体的协商,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效益进行详细的探讨,经过具体的协商与沟通之后,其就会发现资源共享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在充分了解这些因素的情况下,就能够有效建立完整的合作协调机制。另外,通过建立这一机制还能够使企业有效避免许多潜在的市场风险和危机,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
为了有效确保合作信息机制和合作协调机制能够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还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对以上两种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以及建立供应链管理关系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这一目的的达成是需要动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的。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的资源以及信息进行最大程度的共享,在此基础上就能够对不同企业的具体发展战略及时进行调整。另外,通过建立监督机制,还能够对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问题进行实时监督,避免因小环节的失误而造成严重的后果,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总之,这三项机制的建立对于供应链管理战略的顺利实施是十分必要的,企业之间应当将此问题重视起来,并及时进行沟通与协调,确保其能够顺利达成,促进各个企业的共同发展。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供应链管理战略已经在国内外许多企业中得到了应用,通过实施这一战略,可使企业组织简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并且能够在经营战略上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钱东人,朱海波.论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意义[J].商业研究,2013,(15):46-47.
[2]刘冀生.供应链中的企业管理应用[J].经理世界,2012,(13):73-75.
[3]唐茂义.供应链共赢需要提倡合作和外包[J].中国储运,2012,(5):37-40.
[4]陈斌.战略供应管理:原则、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62-63.
[5]饶飞.供应链管理--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12,(3):19-21.
[6]叶广宇,蓝海林.供应链分析与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J].南开管理评论,2014,(7):22-24.
[7]马世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6-18.
[8]姜铁虎.构建供应链分析的战略框架[J].山东企业管理,2014,(8):51-53.
[9]马世华.供应链运作管理的框架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7):33-34.
[10]侯书林,孔淑红.企业供应链管理[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