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鑫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按照具体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0%,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组间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其血压水平均得到了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血压水平得到了更为显著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中医;高血压;临床疗效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往往会涉及到家族遗传史、社会环境、情绪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临床研究还发现,高血压会导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大,能够显著地升高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1】。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与积极的早期治疗,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2】。近年来,中医在高血压治疗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临床优势,笔者就对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了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按照具体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包含50例患者。观察组50例患者,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为(55.8+4.5)岁。患者的病程为6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4.2+2.5)年。对照组50例患者,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为(56.2+4.2)岁。患者的病程为7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4.3+2.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方面的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非常好的组间可比性。
1.2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依那普利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每日清晨口服75—300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针对肝肾阴虚型患者,给予杞菊地黄汤加减进行治疗,组方:丹皮、茯苓、杞果各12g,山药、山茱萸、泽泻、怀菊花、黄精、葛根、丹参各15g,炒枣仁、熟地黄、女贞子各20g。针对肝阳上亢型患者,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进行治疗,组方:天麻、栀子、黄岑、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10g,川牛膝、钩藤后下各12g,石决明18g(先煎)。针对阴阳两虚型的患者,给予六味地黄汤加减进行治疗,组方:肉桂3g,牡丹皮、白茯苓、泽泻、牛膝各9g,山茱萸、山药各12g,熟地黄24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2次服用,所有患者均以连续治疗15d为1各疗程,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的时间【3】。
1.3统计学处理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研究记录得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0%,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组间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见表1所示。
3讨论
中医上将高血压归属为“眩晕”、“头痛”的范畴,中医认为对于高血压的治疗,要想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需从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入手【4】。本次研究中,笔者应用中医辨证疗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中医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药物加减,并且针对不同的中医分型给予针对性的中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春宏,赵晓荣,孙继龙.开窗减压、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36.
[2]马艳,姜婷,刘楚娟,肖波.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5):634.
[3]李春红.住院高血压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探讨[J].护理与实践研究,2010,7(11):10.
[4]程瑞兴,李志伟,曹建辉.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889.
[5]胡彪.中医调护对高血压阴虚体质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2,4(2):1892-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