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初中语文散文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创新初中语文散文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

曹敏

深圳市民治中学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在此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美育情操的重要性,散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本文则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创新方式进行探讨,希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美育情怀,引导学生发现散文内容的艺术气息,并为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所叹服,在欣赏散文的过程中不断的回味,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创新;初中;语文散文;教学;陶冶;情操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如若学生周围的世界充满了美感,那么他们的内心也将更加高尚文雅,极具同情心与怜悯心,憎恶丑行。”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效利用散文教学这一途径,从整体层面进行把握,对散文内容细心品味,并分多个步骤开展美育教育,通过情绪的渲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审美情感,最终达到散文美育教育的目标。

从整体角度把握散文之美

一、一篇好的散文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完美的,给人以整体美与自然美。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可对散文中的某个句子或词语进行摘抄,而是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把握。那么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究竟怎样从整体的角度去体现散文的美是急需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对文章大意进行提炼。散文具有典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行散神聚,所谓的形散指的是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取材范围也相对广泛,作者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也较多[1]。而神聚则指的是中心与主题明确。简而言之,无论一篇散文集内容多么宽泛,不管作者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方式,但是究其根本都会集中于某个中心思想,围绕这一中心思想进行讨论。由此可知,散文鉴赏也要从散文中心及重点层面入手,找寻可以体现神的句子与词语,明确整篇散文的灵魂之处,做好文眼定位。在定位文眼的过程中,可以对文章中的主体思想进行把握,还能对文章大意进行提炼。

第二,对全文进行通读,明确散文的大致含义,掌握作者的基本思路。要求教师在教授散文的过程中,必须首先从自我做起,对文章的整体概括有所了解,但不求清晰与准确,仅需明确其中的大体含义,而后再对内容中的难点与重点加以筛选,再结合阅读要求,做进一步解析,为接下来的结题奠定基础[2]。

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就可以选择性的通读,在对文章大体了解后,可以知道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父亲所产生的真挚情感,通过父亲买橘子这件事与其行为,表达父爱的伟大。

用对比之法体会散文之美

二、只有通过有效的对比与鉴别方可明确散文内容之美,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对文章进行细致分析,以便进一步赏析,这就可以将两篇散文内容进行对比,而后使学生意识到其中的妙处,对比后也会使文章的优势更加突出,缺点也将暴露无遗,一定程度的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样将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作为案例,教师可将舒乙的《父子情》作为对比,两篇文章的创作过程中都运用了细腻的表达手法,同时体现了质朴的创作特征,都表达了父亲对于自身深厚的爱,阐述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与爱戴。对两篇文章进行细致分析,而后发现两者间具有许多相似之处,还存在异曲同工之妙。探讨文章类型,可知两篇文章均为叙事散文,文章中所讲述的都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小事却凝聚了父亲对于作者无限的爱。再作进一步比对,两篇文章的作者发现父爱的方式有所不同。《背影》中朱自清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父亲对于儿子关怀备至的爱。而《父子情》中的父亲却阐述了教育孩子的见解,对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区别对待,以促使孩子快速成长,也给予了孩子充分的尊重,体现了父亲的智慧[3]。

在对比两篇作品时,我们可以真切的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亲情美,同时对两篇文章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进行分析,也会进一步强化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加深对于散文的掌握,在为父亲伟大的爱所感动时,也将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散文美育的目的。

三、从细节设计品味散文之美

正如笔者以上所述,不仅要对散文的文章大意进行了解,还要通过对比的方式发现散文美,最后则要细致品味散文美。这样方可从整体性的角度,发掘散文中的魅力,探究美究竟来源于何处,在整体把握与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确保品味过程的全面性与深入性,从而对学生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品味散文美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对散文中所涉及的形象进行把握。作家在创作散文的过程中,首先会确保表达的准确性,而后再针对性的选择可以表达自身情感的形象。散文创作过程中形象可谓是重要的载体,灵活的、生动的形象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创作方向,同时也能使读者更加深入的探讨文章大意[4]。

第二,仔细品味散文语言。高尔基曾说过“文章的首要因素就是语言,若想保证文章的创作效果,就应当使语言表达更加顺畅,给人以自然、舒适之感。”因此,初中教师若想通过散文美育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均应当引领学生品味散文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发现其中的艺术特色,并明确散文进场的入手点。大部分散文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所用的语言都是清新淡雅的,同时也有质朴的,每一种散文都有其独有的特色。除此之外,散文创作环节也会因情节与形象的不同使内容更加生动,而语言的应用则体现了散文不同层次的内容,所以,若想对散文进行品味,就要学会欣赏散文的着眼点,以此为基础,总结作者语言表达的规律,发现其中的艺术美。

第三,大声朗读课文。古文学家姚鼎认为“文章的阅读过程中必须大声朗诵,方可领会其中的妙处,如若仅仅默读,那么最终将‘终生做外行业也。'”由此可知,教师在散文美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艺术魅力,发觉散文语言所蕴含的音乐美与意蕴美。散文作品的美主要体现在生动形象、精炼准确、清新明快以及朴实平易等多个层面,若想进一步体味其中所蕴含的含蓄美,就要以朗读的方式,领略散文美的韵味与美的质地。建议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时,应当确保吐字清晰、放声朗读,还要保证发音准确,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融入情感,做到声情并茂,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这样能体现朗读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将感情的溪流注入到学生的心田,带领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优美的艺术画面,并为这些美好的景象所叹服。

借技术之力感受散文之美

四、若想提高散文美育教学效果,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就应当使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及成长需求,体现现代化与智能化的特色,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此为基础,自觉参与到散文学习活动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最终达到散文教学的最终目标。笔者建议,可有效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比如,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设备等等,在散文教学环节,不断的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入手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而后阐述其自身的看法与见解。在利用多媒体展现文章中所出现的景物以及事物,以插图或视频的形式予以展现,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比如,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散文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事先制作完整的课件,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还能在观看西北高原上一排排白杨耸立的景象过程中,不断联想与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北方农民、抗日军民顽强不屈、力求上进的形象。使学生的认知层次得到提升,还能强化学生的理解力,对文章内容全方位掌握,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切身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增加审美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是有必要对语文散文教学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对语文课程产生新的理解与认知,从全局性的角度把控语文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大大提高语文知识的学习效率。最后,希望笔者的分析以及探讨可为相关初中语文教师带来借鉴以及参考。

参考文献:

[1]杨霞.新课标视野下古代散文阅读教学的三种方法——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篇目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7,24(1):105-107.

[2]高丽萍.激发兴趣展现魅力——论初中散文教学的思路[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7,13(5):150-151.

[3]王晓莉.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方式及教学情境巧妙创设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22):251-252.

[4]张福才.滴水瓣花总关情——试述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之"法"[J].学周刊,2017,34(3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