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诊断中双源CT低剂量成像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诊断中双源CT低剂量成像的应用

朱小成

朱小成

(佛山市禅城区张槎医院528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双源CT低剂量成像(Dual-SoureeCT,DSCT)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已经。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25例行双源CT低剂量成像检查,并最终经血管造影和手术明确诊断,对比双源CT低剂量成像和DSA、手术中结果差异。结果:25例患者行DSCT检查诊断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7例,动脉期DSCT横断面MIP及VRT重组图像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管腔狭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8例,其中伴有门静脉血栓者3例,DSCT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充盈缺损,血管壁环形强化。另外,DSCT可见11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表现为肠管扩张、积气积粪以及气液平面。DSCT检查诊断准确无误共23例,准确率92.0%。结论:双源CT低剂量成像技术是诊断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具有安全无创、准确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双源CT低剂量成像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278-01

随着人们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而上述疾病直接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液粘稠度改变,进而增加继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部位有心脑血管栓塞和肠系膜血管栓塞,表现为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缺血性肠病患者多表现为剧烈全腹痛伴有解血便,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和保证预后良好的关键。我院通过对25例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行双源CT低剂量成像检查,探讨双DSCT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取得一定进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自2010年2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2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53岁~71岁,平均年龄69.5±7.8岁。所有患者均有剧烈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解血便等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查体腹部体征不明显,有“症征不符”的特点,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膨隆,局部有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可活跃。其中合并冠心病者14例,心房颤动者5例,糖尿病者4例,血脂异常者15例,近期服用可能引起血液粘稠度变化的药物者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双源CT低剂量成像检查,并最终经血管造影和手术明确诊断,并排除肠道恶性肿瘤、造影剂过敏等其他合并相关禁忌症的患者。对比双源CT低剂量成像和DSA、手术中结果差异。

1.2检查步骤

本组研究采用使用西门子双源CT机,选用非离子型高浓度对比剂碘普胺(350~370mgI/mL),从外周静脉注射,剂量为70~80mL(1.2mL/kg),注射流量为3.5~4.5mL/s,再以相同的流速注射20~30mL生理盐水[1]。使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触发位置定在腹主动脉平面,触发阀值为100HU。从膈顶至盆腔,采用屏气螺旋扫描,扫描参数:准直0.6mm,螺距(Pitch)0.5,有效层厚0.75mm,重建间隔0.5mm,电压120Kv,管电流200~250mAs,旋转时间0.33s,扫描时间6~9s,45~55s再以相同的参数行门期扫描[2]。

2.结果

所有患者均最终经手术或DSA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9例。而25例患者行DSCT检查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7例,动脉期DSCT横断面MIP及VRT重组图像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管腔狭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8例,其中伴有门静脉血栓者3例,DSCT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充盈缺损,血管壁环形强化。另外,DSCT可见11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征象,表现为肠管扩张、积气积粪以及部分气液平面等。DSCT检查诊断准确无误共23例,准确率92.0%。2例误诊原因主要考虑血栓较小及栓塞部位不典型。

3.讨论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是外科急腹症之一,多有血栓以及其他栓子阻塞肠系膜血管引起的腹痛、血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根据栓塞的血管可将其分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两大类,静脉栓塞可通过侧支循环的建立等方式改善供血,与补液对症治疗后总体预后尚可,而动脉栓塞起病急骤,短期内无法明确诊断时可继发肠缺血、坏死、感染性休克等多种严重并发症风险,死亡率高达25~40%左右。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易于漏诊和误诊,明确诊断依赖于相关影像学检查。双源CT低剂量成像技术与普通螺旋CT相比,内部配备了2套X线球管CT的探测器系统,是普通螺旋CT的双份设备,具有扫描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的优点,且可以分时相获得全腹部动脉和静脉血管内对比剂充盈高峰期的图像,进而更易于分析和观察血管内有无栓塞、狭窄等病变[3]。另外,DSCT对于肠管管壁的显影更加清晰,便于发现管腔扩张、管壁增厚等不全性肠梗阻征象。而后期图像处理技术丰富且强大,有助于宏观了解栓塞的血管部位、严重程度以及有无侧支循环的建立等,协助查找可能引起栓塞的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并为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4]。本研究通过对25例经血管造影和手术明确诊断为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行双源CT低剂量成像检查,最终发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7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8例,其中伴有门静脉血栓者3例,另外,DSCT可见11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征象,这于DSA和手术中所见结果基本一致,故具有极高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双源CT低剂量成像技术是诊断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具有安全无创、准确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晓洁,王锡明,孙丛,等.急性肠缺血的双源CT诊断价值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21):218-220

[2]冯仕庭,崔敏毅,彭振鹏,等.CT血管造影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915-918.

[3]强金伟,李若坤,冯琴,等.多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肠缺血[J].中华普外科杂志,2010,25(1):24-27

[4]杨谦,李伟,赵煌.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早期CT血管成像影像特征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5):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