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常青
(海军上海场中路离职干部休养所卫生所200436)
【摘要】静脉输液技术是护理工作的一项最基础和最常用的操作,而在急救车辆行驶中如何正确熟练的穿刺少有报道。本文从急救病人的选择、静脉血管的选择和进针方法的选择三大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能进一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促使临床医护人员刻苦钻研静脉输液技术。
【关键词】急救车辆静脉输液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346-02
静脉输液是各级医疗部门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是治疗和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急救过程中需要使用救护车和其他车辆,由此更加需要提高每一个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如何能够正确、规范、迅速的将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成为一个可以研究的课题,现就此问题谈一点体会。
1急救病人的选择
1.1一般急救的病人静脉空虚的病人,如休克、大出血、虚脱等病人,要选择粗大而直的血管,以潜行刺入法进针,只要有“落空感”,就可尝试放开滴液;对于有出血倾向的病人,选用较小的针头;对于肥胖的病人静脉较深看不清,但固定比较容易,可用手指触摸血管走向后由静脉上方快速进针;对于消瘦的病人静脉位置浅而可见,但固定不易,可用三指拉紧皮肤后快速直接刺入;对于化疗的病人,要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和静脉,尽可能减少因穿刺失败造成的液体外渗,引起蜂窝组织炎或渗出性坏死;对于水肿的病人是非凹陷性水肿的同肥胖病人的方法,而对有凹陷性水肿的则用拇指沿浅静脉方向按压局部3cm~4cm,使组织液挤到组织内,不扎止血带,待充盈后快速刺入;对长期卧床、血黏度高的老年病人,尽量不采用下肢静脉,以免造成静脉性血栓;。
1.2采血、输血的病人要采用粗大的静脉(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这些静脉管腔充盈、弹性好、不易滑动,便于操作和固定。尤其在急救病人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颠簸不断,要达到迅速准确的一针见血至关重要。
1.3高龄体衰的病人要尽量从远端静脉选起,优先选择上肢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血管。老年人静脉管壁弹性差,皮肤松弛,活动度大,回血慢,因此止血带要扎在离穿刺点近处,并上下固定血管。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要选表浅的小静脉,因为这些小静脉硬化损害程度小;对糖尿病患者,要选较直和管腔稍粗的血管,以减少堵塞;对瘫痪患者,要选择患侧肢体血管,以利穿刺,而不影响健侧肢体活动。
1.4年纪幼小的病人小儿头皮静脉丰富,分支多,静脉浅表易见,看准方向即可穿刺,但小儿在车辆运动的情况下更易哭闹不配合,故应在手掌部位放置纸盒等硬物给予固定,冬季则更要采用头皮静脉进行。总之,小儿的输液有其特殊性,在选择静脉、针具等方面都要区别于成人,要把观察回血作为判断针头是否进入血管的主要依据[1]。
2静脉血管的选择
2.1手背静脉为首选静脉穿刺点,此处静脉表浅而易找,无论成人或稍大小儿都是首先可选用的静脉,一般从远端开始,左右手轮流交替使用,以便于长期穿刺。选择导管型号为22-24G。
2.2指端静脉用于短期静脉输液,但此处静脉容易渗漏,故主要输注等渗、无刺激性的药液。选择导管型号为24G,导管要用恰当的支撑和固定物(指托和手托),从远心端开始,如近期手背静脉穿刺过,不可再使用此处静脉。
2.3前臂头静脉此部位为周围静脉最佳选择的地方,血管回流大,可稀释高渗和刺激性药液,输液速度也快,但穿刺时注意静脉易滚动。选择导管型号为18-24G,是比较好的穿刺的血管。
2.4贵要静脉用于静脉采血及置入PICC,由于此处固定困难,不作为常规穿刺点,只是作为预备。选择导管型号为18-24G。
2.5肘正中静脉:用于静脉采血和置入PICC,临时或短期静脉输液,有一个特点是:手臂容易动而导致液体渗出,渗出早期还不易发觉。
2.6头皮静脉:用于小儿。
3进针方向的选择
3.1直接进针法研究表明,静脉穿刺时将针尖直接刺入血管,可减少针尖斜面在皮内的刺激和对皮肤机械性损伤面积,缩短进针长度,达到穿刺无痛、微痛、快速、准确的标准。
3.2间接进针法穿刺时将针头从静脉旁快速穿过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再轻柔地移动针头斜面穿过皮下组织,最后穿刺静脉。
3.3手背自然放松法临床中发现,患者握拳后静脉易嵌入掌骨之间,暴露不明显,或用力过大而将静脉压扁,当患者松拳时血管轻微回弹,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对患者手背静脉穿刺进行了试验性对比研究,试验组手背自然放松穿刺首次成功率高、液体外渗率低。
3.4逆行进针法当遇到静脉条件差,常用部位不易穿刺成功的患者时,若手、足背下1/2至指趾段有显露静脉,可采用离心逆行进针方法。逆行穿刺可开发手背浅静脉中部分因缺乏穿刺支点,不易固定而未被利用的血管,从而扩大手背静脉穿刺范围,解决了一些患者因反复穿刺导致血管情况恶化而致穿刺困难的痛苦。对于小儿可选择性的运用向心性穿刺和离心性穿刺法,以克服个别时出现药物外渗,提高静脉回血率[2]。
3.5大角度进针法进针的角度应视穿刺部位、静脉深浅、粗细及滑动与否而定。研究表明:穿刺按60°角进针,针头与皮肤的接触面变小,进针压强大、速度快、表皮受损范围小,无痛、微痛,优于传统20°角进针的效果,特别对老年患者尤其适合[3]。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数百年历史,由于急救工作的特殊性,更要求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这项技术,以提高在行驶过程中一针见血的成功率,使输液技术向准确性、安全性、快捷性方向发展,这些技术的理论和研究值得我们去探讨。
参考文献
[1]李秀玲.两种穿刺法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效果观察.上海护理,2009,9(6),增刊1:121-122.185-186.
[2]王燕,张齐放.提高小儿周围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研究进展.上海护理,2010,10(6),增刊1:227-229.
[3]张金珠、毛昌淳.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进展.上海护理,2009,9(6),增刊1: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