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莲郭彩云徐黎明梅双燕陆雪梅
(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目的:分析强迫症患者一级家属的心理状况,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采用在我院住院的80例强迫症患者,住院后以自编问卷对家属最关心的问题进行统计,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对他们进行强迫症相关知识的家庭健康教育,同时,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8周后对家属进行SDS、SAS、Yale-Bocs进行测评。结果: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占75.00%患者家属伴有抑郁情绪,SDS评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占56.25%的家属同时伴有紧张焦虑情绪,SDS评分高于常模(P<0.05);占58.75%的家属同时伴有强迫症状,Yale-Bocs评分高于常模(P<0.05)。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提高,SDS、SAS、Yale-Boc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强迫症患者家属给予恰当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配合医生对患者的治疗,促进远期康复。
【关键词】强迫症;一级家属;心理状况;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245-02
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带有侵入性的强迫思维、强迫知觉或强迫性的行为,同时存在反强迫思维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常见的精神障碍,该病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为沉重的负担[1]。在整个强迫症发生、发展、治疗、康复、预后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是影响病情转归的重要因素,患者一级亲属在住院期间接受健康教育可以增强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远期的康复[2]。为此本文对80例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评估,归纳他们在日常照料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并探讨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住院的强迫症患者,以患者的一级亲属为研究对象,具有监护和照料患者的能力及接受教育的能力,排除有各类精神障碍和重大疾病,入组前须签署知情同意书。共收集80例。其中男34例,女46例,平均年龄(36.4±11.5)岁;为患者父母的25例,为患者配偶的24例,为患者子女的16例,其他157例。职业:干部17例,工人20例,农民21例,个体10例,其余1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例,中专和高中18例,初中26例,小学及以下20例。
1.2家庭健康教育
所有家属在患者入院后接受系统、动态、连续而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7],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家属了解有关强迫症基本知识、护理方法,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由4名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师担任教师及评定员,课后给予答疑并进行讨论,对缺课者进行个别辅导。每周1次,共辅导8次。内容:第1~2周:讲解有关强迫症的疾病常识;第3~4周:讲解抗抑郁药物的知识;第5~6周;讲解强迫症的康复知识;第7~8周:讲解预防疾病复发的知识。在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采用定期讲座与随机访谈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体交流相结合,采取播放教学片、书写心得体会、个人发言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可向家属灌输“新起点”健康理念,提高治疗强迫症的积极性和心理应激能力。
1.3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输入SPSS11.0作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
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占75.00%患者家属伴有抑郁情绪,SDS评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占56.25%的家属同时伴有紧张焦虑情绪,SDS评分高于常模(P<0.05);占58.75%的家属同时伴有强迫症状,Yale-Bocs评分高于常模(P<0.05)。
表1患者家属SDS、SAS总标准分与常模比较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强迫症具有高患病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病程迁延,疗效欠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许多研究发现,强迫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在强迫症的患者家属中或多或少具有抑郁的个性特征,患者亲属中患强迫症的概率远高于一般人,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3]。患者病情的波动往往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再加上部分家属担心患者的安全,担心病情加重,担心疾病治疗的前景,担心被人歧视、名誉受损,担心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会疏远,导致他们焦虑不安,生活质量明显下降[4]。因此,对强迫症的治疗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要提高患者的社会和家庭功能,提高家庭成员的整体生活质量。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态度大方,热情,语言要通俗易懂,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告诉他(她)们此时的焦虑、抑郁和各种担心属正常反应[5]。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反应具有普遍性,而不是自己独有的,从而减弱其顾虑。针对不同家属关心的问题,运用专业知识作出相应的解释,力争家属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保证各项医疗护理措施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陈茜,胡嘉波,周朝昀等.难治性强迫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8):497-500.
[2]何婷婷,贾艳滨,廖潇潇等.强迫症工作记忆受损机制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2):118-121.
[3]崔俊花,陶希英,李秀华.心理健康教育对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1):34-34.
[4]周林艳.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心理状况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105-109.
[5]温盛霖,岳计辉,程敏锋等.强迫症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特征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5):51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