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乐国际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天津市300202
摘要:水资源对人们的生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物质资源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河道水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保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河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治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问题;措施
中国人与河道的关系密切,是世界上最早建造水利设施进行河道治理的国家之一,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水利工程的国家,我国一向重视河道治理。河道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它还是一种自然的景观资源。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对水环境的整体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河道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河道水环境治理已迫在眉睫。
1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原则
生态河道治理应体现“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达到人水相亲的生态治理目标。根据生态河道治理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措施和策略,对河道进行治理。河道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多样性原则、经济型原则。
1.1综合性原则
河道水环境治理应该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河流的生态功能、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的要求。
1.2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地区、水文环境差异及治理目标都会使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方案不同,故进行治理过程中,应考虑地域的人文特征及自然特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制定合理的方案。
1.3多样性原则
河道治理中应在尽量维持河流自然形态的基础上,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思路,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尽量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构建水生态系统,恢复河道生物多样性。
1.4生态景观原则
生态景观原则又分为生态原则和景观原则,其中,生态原则是指要防洪排涝及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景观原则是指从整体景观、河道纵向景观及水上景观三方面考虑城市河道景观,使城市河道具有景观欣赏作用。治理过程中应采取二者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河道景观。
2河道水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治理理念亟待更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河道治理中所用的理念也不断更新,尽管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河道治理工作中运用的是生态理念,也取得了部分治理效果,但其整体效果并不明显,对城市河道治理工作的认识水平不足。在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重景观轻生态”,工作重点发生了偏差,使河道人为痕迹过于明显,尽管短期内能够得到相应的效果,但长远来看,这样的治理工作并不可取,城市建设部门应当将工作重点放到水生态体系的构建方面。因此,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在开展中,应对治理理念进行全面更新,认识到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意义。
2.2治理效果不彻底
目前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开展过程中投入的资金有限,往往只能开展前期的河道治理工作,后期配套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河岸设施的建设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也没有办法有效进行。由此导致了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效果不彻底,在工程完成几年之后又会因为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导致河道水环境恶化,既影响了河道水环境的整治,同时也使前期的资金投入失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取得积极效果。所以,治理效果不彻底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2.3河流水源问题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在部分城市中由于工业及生活用水较大,使得河道中的水源补充受到了限制,河道中水体的自净能力也受到了影响,造成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河道水环境逐渐下降。为了使河道水环境问题得到缓解,将再生水排进河道内,使河道内的水源得到补充,但不能满足水体的功能性需求。
3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技术措施
生态治理技术是指利用一系列技术使生态系统结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得以恢复。目前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常用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3.1微孔曝气增氧技术
微孔曝气增氧是新兴的治理技术。该技术利用好氧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氧气的特性,将微孔曝气装置加入到河道水环境中,通过该装置的运行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促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及河底污泥的氧化,从而修复被破坏的水环境。另外,由于河道中含有一定量的氨氮等,增加溶解氧,还可以将河道中的氨氮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亦有利于水环境的修复。该技术可以有效保障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有效进行。
3.2“食藻虫”技术
人类的生产生活直接影响着城市河道水环境,由于生产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氮磷污染物,这些物质被排入河道中,导致藻类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生态系统发生破坏。利用“食藻虫”技术,可以阻止藻类的大量繁殖,降低水体浊度,使微生物等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等恢复生长,整个生态系统得以重新构建。短期内,由其促使的沉睡植物生长,有利于整个系统的多样性维持,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增强河道的景观性。长期角度而言,增加食藻虫使整个生态系统更稳定,在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中达到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目的。而且常用的食藻虫都是从大自然中驯化而成的,达到了一定的安全技术标准,不会造成物种入侵等生态问题。
3.3“水下森林”技术
沉水植物是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环境价值,且具有很强的净水功能。“水下森林”技术利用沉水植物的特性,去除对水中的氮、磷等,提高水体的自净功能,同时为提供营养及栖息场所,构建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水下森林”生态系统,起到水生态恢复的作用,达到水环境治理的效果。同时,沉水植物也可作为水质好坏的评价依据,当水质好时,沉水植物生长正常,呈现草型清水态;当水质恶化时,沉水植物大量死亡,呈现藻型浊水态。故可利用沉水植物达到修复水体环境的结果。
4结论
近些年来,城市河道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经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身心健康。相关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工作也在有序开展,一系列生态治理技术,如微孔曝气增氧技术、“食藻虫”技术、“水下森林”技术得到有效应用。但总体而言,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没有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未来,希望更多的研究者能更深入的进行相关研究,还人们一个干净的城市河道水环境。
参考文献
[1]江红梅,王正中,张小朋.我国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规划治理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11):25-128.
[2]郑英.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与景观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2007.
[3]瞿艳芝,刘操,廖日红等.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城市微污染河水研究[J].环境科学,2009,30(11):3306-3310.
[4]王绍斌,林晨.从凉水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看城市河道的生态设计[J].北京水利,2005,(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