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者负性情绪分析及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烧伤患者负性情绪分析及心理护理

杜丽华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目的:心理管理干预在烧伤科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015年入住我科的70例大面积烧伤(受伤面积30%及以上)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选取患者,以此模式分为常规护理组(35例)和心理管理干预组(35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加强心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关干预后,心理干预组在抗焦虑、抗抑郁方面相比于常规护理组,都更胜一筹(P<0.05)。结论:在烧伤科患者护理中应用注重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护理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心理干预应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烧伤患者;负性情绪;心理护理

烧伤是严重的创伤之一,具有严重性、突发性、迁延性等特点,患者自我形象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甚至躯体功能受到损伤,患者会出现情绪、行为以及认知等心理异常反应。患者的心理异常反应对后续的治疗及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科室给予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7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每间隔1例选取1例,以此模式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35例)和心理干预组(35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的是19岁,最大的是54岁,平均年龄(39.12±3.62)岁;烧伤原因:热液烧伤11例,电烧伤8例,蒸汽烧伤6例,火焰烧伤15例。心理干预组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最小的是18岁,最大的是53岁,平均年龄(39.23±3.53)岁;烧伤原因:热液烧伤10例,电烧伤5例,蒸汽烧伤4例,火焰烧伤16例。入选患者意识清楚,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征求患者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无全身异常状况,无精神疾病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进一步比较价值。

1.2方法

1.2.1营造温馨,和谐有序的就诊氛围,解除其焦虑心理

护士在护理实施过程中,要讲究语言技巧,应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面积、不同心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安慰、鼓励、劝说、疏导、解惑等。还要主动协调,营造温馨和谐人际氛围,如播放轻松愉快、有易于缓和心态的音乐,开设烧伤医疗护理相关知识讲座等。如有特殊需要,应与其他科室医生一起会诊,尽量减少患者个人沟通,耽误治疗有效时间,以便治疗工作有序、顺利的进行,避免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同时,护理人员需实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在指导患者时提出专业、正确的建议。

1.2.2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细心观察患者需求,尽量满足患者,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进行良好有效的解释沟通。在做检查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讲解检查目的、意义,消除患者对设备的排斥感。另外,护理人员应仪表端庄,这样不仅能使患者心情舒畅,还能让患者感到可依赖、信任。与患者沟通时多用礼貌用语、亲和的态度,这样能有效地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拉近护患关系。

1.2.3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增强人性化服务理念

消除患者的敏感心理。烧伤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医生和护士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情绪变化等会对患者及家属产生直接影响。而对于女性患者在检查换药时,应尽量选择有女护士在场,检查和换药时应注意遮挡,从而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问诊时应具体详细、态度平和,换药时需严肃认真,不可漫不经心,使患者产生不信任感或负面情绪,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能顺利进行。不在患者面前接打电话等,应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心理和行为上影响患者。

1.3评价标准

采取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满分值10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焦虑程度越严重,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关干预后,心理干预组在焦虑、抑郁评分方面相比于常规护理组,都更胜一筹(P<0.05)。

3讨论

烧伤是常见的外伤之一,具有病程长、严重、突发,破坏患者皮肤的完整性,甚至导致躯体功能障碍。患者在烧伤早期、治疗过程中出现情绪异常,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烧伤患者早期心理症状与受伤后长期心理障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烧伤常常无预警突然发生,患者容易产生持续、强烈的应激反应,烧伤还会导致严重的生理创伤。烧伤患者经历的疼痛包括烧伤造成皮肤、组织损伤所导致的疼痛,烧伤治疗过程也会异常痛苦,另外,修复过程长,在修复过程中,患者经历较高强度的修复治疗。烧伤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要较其他创伤更高,烧伤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创痛,也造成心理创伤。在本次研究中,在干预前,两组患者HADS总分、HADS-A及HADS-D评分均较高,说明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况。在烧伤早期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处理身心不良反应,有效降低患者早期的心理紊乱发生率,缓解患者严重程度,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康复期的心理疾病发生率。烧伤患者康复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康复。

理想情况下,应有心理专业人员对烧伤患者进行康复计划,并且尽早地开展心理干预,持续整个治疗过程以及康复过程。但是,目前烧伤病房的心理康复服务人员还比较欠缺。我们对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尽早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且在与患者交流后,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制定疏导干预方案,指导患者正确面对,对患者进行解疑答惑,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烧伤患者在进入康复期时,随着救治的进程,皮肤会产生色素沉着,瘢痕增生现象,甚至功能障碍,患者的心理压力会随之增加,针对患者这种心理,护士应与其真诚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做好烧伤致残的心理转变与适应,使患者以乐观的态度正确对待疾病。

参考文献;

[1]吴瑛,田琰,达哇卓玛,包俊杰,贾青芳.护理干预对烧伤患者负性情绪康复效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22):2718-2720.

[2]赵颖,李晓梅,李玉洁.中、重度烧伤患者陪员负性情绪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2):144-146.

[3]徐春艳.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0,(0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