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孝义市府东街小学杨海虹
倾听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倾听也能从他人那里学到知识。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沉醉于音乐之中你可以感受到巨大的意识洗礼,当倾听音乐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就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的性情变得和谐。音乐课标中也明确的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中心点是“听”,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聆听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根据学生特点,我从如何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提高倾听兴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锻炼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二、利用多种教学原则,建立聆听的自信心
1、三个和尚都对原则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欣赏乐曲感受音乐形象时,因个人认识、感受不同产生不同的情态,这是艺术欣赏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个特点,要尊重儿童个性,强调欣赏中个性独特的感受,要求学生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做想象的懒汉,力争创造与众不同的音乐形象。教师还应当多想方设法开拓想象的空间,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想象能力,加强对作品音乐形象的理解。学生对音乐作品认识理解只要掌握基本的音乐情绪,不违背作品的原意,都应给予鼓励,这样,可以保护学生感受音乐的独特性。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学生不同的音乐体验中了解学生的欣赏发展水平,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学生的聆听能力不断提高,逐渐使他们会听爱听渴望听,我们不是做数学题,坚持三个和尚都对的原则是欣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是欣赏教学的路径,让学生热爱音乐艺术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这不是容易做到的,需要教师有宽容的心态和欣赏学生的能力,更要对音乐作品有宽泛的把握。
2、囫囵吞枣原则
对于欣赏课我们只要求学生在欣赏结果上有个大概的感受就够了,“不求甚解”,建立起大概的、整体的、混沌的感受,这符合音乐的特质,因为音乐本来就是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此外低年级学生的欣赏音乐能力还处于低级的直白的比较模糊的感知阶段,他们没有明确的旋律走向、乐器音色、节奏疏密以及这些要素对乐曲情绪表达和音乐形象塑造的影响,一概不知道,他们只是很直观地感受到乐曲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最容易分辨的因素。所以在低年级欣赏教学中不强调详细的“专业化”的聆听,而提倡模糊的囫囵吞枣式的教学。在教学中只是注重对音乐整体情绪的体会和音乐形象整体感觉的把握,不求完全统一。比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只要学生能感受是个猛兽形象就可以说已经达到欣赏目标,不管他说是老虎也好,狮子也好,黑熊也好,其实都不很重要,只要他没有感觉它是一只小白兔或是一只小鸟就没有违背作者的原意。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心态和个性化的聆听习惯。集体的欣赏过程也只追求大致的相近,“求大同,存小异”,教师决不要生硬地将所有学生的感受统一起来。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聆听信心的建立。
三、改进教学模式,使聆听更生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而在这一阶段年龄的欣赏课时,要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视听、律动、游戏、节奏乐敲击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行多元化的欣赏教学,学生才会真正理解音乐。例如在欣赏《苗岭的早晨》中,我先让学生整体感受音乐的情绪,学生从音乐中一下子听出这是描写少数民族的一首乐曲,乐曲一开始特别宁静,仿佛让人置身于空气清新的大山里,人的身心一下子得到了放松。接下来音乐一下子变快,学生跟着音乐手舞足蹈,充分感受音乐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良好聆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除了教师有意识的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外,还要坚持到每一堂课中,坚持到每一个活动中,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聆听”,学生才能拥有“聆听”的能力,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一定能够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