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组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BPR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够促进患者错误的认知与行为改善,提高治疗依从性,强化患者各项功能提升。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护理;临床应用
我院近年来将认知行为疗法运用至心理护理工作,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获得了多数患者的认可。本文重点分析了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人。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1.6±5.1)岁。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42.3±5.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由经验丰富的医生问询病史,进行全面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积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疗法。具体如下:①科室人员成立专门小组,学习认知行为疗法相关知识与实施原理,调查以往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问询康复患者感受与诉求,结合多方面评估结果与我科室实际情况,制定认知行为疗法内容与实施方案。患者入院后,认知行为治疗小组人员负责接待,协助患者进行检查,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与病情严重程度,帮助患者制定针对性认知行为治疗治疗计划。②认知行为治疗视情况每周进行2~3次,每次40分钟,每次治疗结束,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不少于10分钟的讨论,分析治疗效果,并要求患者做好治疗笔记。③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的各个阶段:(1)确认阶段:此阶段首要治疗任务为帮助患者了解及确认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护理人员维护好与患者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干预基础。开始治疗时以认真倾听患者诉求为主,给予足够的理解与尊重,令患者感受到自身痛苦与遭遇有人同情及关心。护理人员应利用掌握的干预手段,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气语调等方面给予患者安慰感,一方面促进患者正视问题,对护理人员彻底打开心扉,不再掩饰、加装;另一方面也利于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真实情况,寻找患者存在的错误认知。(2)改变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为帮助患者认识自身存在的错误认知及非理性情绪,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改正。需要帮助患者打破观念,重新审视自身对疾病与环境等方面的评价,为患者讲明说明哪些为正确认知。在此期间对患者积极、正确的认知与行为给予鼓励、表扬,促进认知行为良性增长。(3)结束阶段:在此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之前治疗获得的成果,并尽量扩展多方面能力,便于患者出院后可以应付外界环境。护理人员可与患者一起回顾治疗过程,通过患者所做的笔记指出其取得的效果及仍需要注意的问题,问询患者治疗期间哪些错误认知被纠正以及什么是正确认知。④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应用手段:(1)认知重建疗法:注重对患者信念、推理、思维、态度等方面的矫治。护理人员可对患者存在的不合理观点、信念发问,提出质疑,令患者树立正确观念,放弃不合理观念,对信念系统进行重建。(2)放松训练疗法:将患者安置在光线柔和、安静舒适的环境内并保持随意、放松的姿势,指导患者握紧拳头几秒后松开,咬牙关几秒后松开,如此重复几次,让患者体会紧张状态与放松状态,建立起主观对紧张、放松的感觉,然后在轻缓的音乐下指导其进行手部、头部、躯干、腿部的放松训练。(3)奖励疗法:通过积极、正面的强化过程塑造全新行为模式,达到纠正以往不当行为的目的。(4)认知矫正疗法:应用汉化版的神经认知矫正手册。根据认知手册内容指导患者进行系统化认知作业练习。练习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转换、工作记忆、计划模块等方面,帮助患者改善认知缺陷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
1.3观察与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BPRS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接受治疗前后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分值为0~3分,分值越低,治疗依从性则更加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BPRS量表评分对比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BPRS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BPRS量表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BPR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的精神疾病,病程长,易反复。患者发病后生活能力与社会能力下降明显。研究证明,认知、行为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状,同时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有文献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处在单一、封闭的环境中,活动范围受限,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减少,容易产生性格冷淡、行为退缩的现象,我们认为这种局面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治疗环境、患者心理状况、药物副作用与疾病本身都与此相关[2]。要改善这种局面,首先要从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做起。有文献指出,认知及行为理论认为,认知的过程常决定情绪与行为产生,而情绪与行为改变也会另认知改变。若患者存在错误的认知观念,则容易造成不合理情绪与行为产生,且不合理情绪与行为又会巩固错误的认知观念,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对治疗产生不利影响。认知行为治疗是针对患者认知与行为开展的综合性心理训练、治疗、强化方法,通过针对性指导、能力强化、无错学习等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重复的强化与练习,以专注度、感知、执行功能等方面的提高促进患者认知、行为改善[3]。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BPR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认知行为疗法能够促进患者错误的认知与行为改善,提高治疗依从性,强化患者各项功能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日访.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10):57-58.
[2]任祥艳,曹闻洲.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障碍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0,18(1):1-32.
[3]李娜.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及院外康复的促进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5,2(17):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