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龋齿发生病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小学生龋齿发生病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陈庆铨

陈庆铨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普洱665199)

【摘要】目的:分析小学生龋齿的发病原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2015年3~4月参加体检的60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口腔检查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龋齿组)174例及对照组(正常组)426例,同时对两组儿童日常刷牙次数、刷牙方式以及饮食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造成龋齿的发生原因。结果:调查资料显示,学生龋齿患病率为29%,观察组学生喜欢吃零食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每天刷牙次数>2次、刷牙正确率、刷牙时间>3min、饭后漱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儿童龋齿的发生与刷牙方式、刷牙次数与饮食习惯有较大关系,应加强龋齿健康知识与预防,搞好口腔卫生等,降低龋齿发病率,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龋齿;病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236-02

龋病是含糖食物(特别是蔗糖)进入口腔后,在牙菌斑内经致龋菌(主要有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及放线菌等)的作用,发酵产酸(主要是乳酸),从牙齿表面结构的薄弱处开始,逐渐溶解破坏牙的无机物而产生的。在儿童中患病率很高,极大地危害着儿童的口腔健康。笔者对2015年3~4月参加体检的60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仅就学生龋齿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由此探讨儿童龋齿的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4月参加体检的600名4~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78人,女生322人;年龄均处于11~13岁之间,龋齿患病学生174例(观察组),正常426例(对照组)。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数量以及其他基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口腔检查采用WHO推荐的普查方法和标准,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对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对其龋齿患病情况进行调查,记录龋齿患病率,分析影响因素。

1.2.2问卷调查分别对两组儿童口腔保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是否刷牙、刷牙时间,日常刷牙次数、刷牙方式饭后漱口及是否喜欢吃零食情况等。参加调查的学生均具备表达能力,问卷由学生独立填写完成,调查问卷发放20分钟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率100%。

1.3评价标准

(1)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有关龋齿的诊断标准。(2)龋齿判断标准:牙齿表面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3)龋齿患病率=龋齿例数/体检人数×100%。(2)对儿童每天的刷牙次数、刷牙方式、刷牙时间、饭后漱口次数以及是否喜欢吃甜食与零食进行统计,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展开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形式,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法,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若P<0.01则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学生龋齿患病情况

600例学生中,未患龋齿学生213人,占71%。检查出龋齿患病学生174人,龋齿患病率为29%。其中男生82人(13.67%),女生92人(15.33%)两组学生不同性别儿童的龋齿患病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生口腔保健情况

观察组学生喜欢吃零食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每天刷牙次数>2次、刷牙正确率、刷牙时间>3min、饭后漱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详见表1。

表1两组儿童口腔保健情况比较(例;率)

3.讨论

龋齿又叫“虫牙”或“蛀牙”,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主要是由于含糖食物抵达口腔,在牙菌斑内产生龋菌,侵袭机体的压面结构,进而对整个牙齿造成损伤。临床上,龋齿表现为:患牙颜色、质地、形状,呈进行性变化或患牙有异常感等[1]。龋齿自身能够进行性发展,这是导致牙齿疼痛、咀嚼功能丢失的根本原因。继肿瘤、细血管疾病后,龋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要的防治疾病之一。“细菌与菌斑-食物-宿主-时间”是目前大多学者普遍认同的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龋病发生关系密切的细菌主要为变形链球菌,牙菌斑是由无数细菌附着并繁殖形成薄而稠密,非钙化的膜状细菌团块,致龋菌与菌斑互相粘附附着在牙面,利用饮食中的蔗糖代谢产酸,而唾液的缓冲作用难以达到菌斑深层,酸性产物在局部持续发挥作用,导致该牙面PH值降至临界值时,牙齿脱矿发生。学生缺乏IgA,免疫球蛋白不良易增加龋齿易感性,降低人体的抵抗力。另外清晨、晚上不刷牙,甜食后不进行漱口,使得残渣留于口腔,对牙齿造成损伤;部分学生未形成很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不洗手;脏手便拿食物吃,易形成龋齿。

我们对本县的小学学生进行口腔龋齿情况检查及口腔保健情况问卷调查,调查资料显示,学生龋齿患病率为29%,观察组学生喜欢吃零食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每天刷牙次数>2次、刷牙正确率、刷牙时间>3min、饭后漱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可以看出,我县小学生龋病的患病状况不容乐观,提示家长对龋病的治疗重视不够。因此,预防龋齿,必须加强口腔保健的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口腔卫生宣教,让家长及学生了解龋齿的危害以及预防方法,自觉遵守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提高预防龋齿的自主性;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今高糖食物以及各种酸甜饮料日益增多,家长尽量避免儿童食用这些零食、饮料,重视正常三餐的主食与辅食,多吃水果、蔬菜以及磷、钙、维生素含量高食物[3]。肉类和蔬菜等不容易造成食物残留,且食用的同时能有效地清洁牙齿表面,经常食用可以避免龋齿的发生[2];家长应定期带儿童去医院进行系统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口腔问题并加以治疗。

总之,学生的牙齿保护不容忽视,防龋工作应从小抓起,重在预防,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治助防,以防促治”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切切实实地抓好防龋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到行之有效地降低龋齿的发病率,保证和促进学生牙齿及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罗纳.1995-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11):1029-1031.

[2]柳宏波,韩波,刘振虎,冯继强.威海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现状及家长有关知识、行为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01:97-98.

[3]吕隆鲲.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对儿童龋齿的防治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0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