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753000
【关键词】血培养;影响因素
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就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一过性菌血症常发生于对感染灶的外科处理、黏膜的创伤操作和易污染的外科手术,亦可发生于全身或局部感染的早期;间歇性细菌血症常发生于腹腔等部位未能及时引流的脓肿;持续性菌血症常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血管内膜感染,亦常发生于伤寒和波浪热的最初几周。血培养常见菌: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另外还有念珠菌等。菌血症是临床医学急症,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然而采集标本正确与否及正确的培养对细菌的检出率有着诸多的影响。现将本人在工作中的经验作一介绍:
一、血液标本采集
1可疑感染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特征时,可以考虑采集血培养;
1.1发热(体温>38度或<36度):
1.2寒战
1.3白细胞计数增多或减低(计数)10.0x109/L或<3.0x109/L)
1.4皮肤黏膜出血
1.5昏迷
1.6多器官衰竭
1.7血压降低
1.8C反应蛋白升高
1.9降钙素原升高
1.10突然出现的急性呼吸体温和生命体征改变。
2.宜在寒战或高热高峰前后采集标本。
二.血液标本采集时的影响
抽取标本前、中、后、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止污染,导致培养结果的假阳性。抽取标本后,应充分混匀,以防止标本凝固,将原本较少的细菌包裹,细菌难以生长,导致培养结果的假阴性。抽取的标本量应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标本量的不足会影响细菌生长。医生或护士在抽取标本时应注意不要在用药的一边静脉抽取,一般情况下应停药6-8h后采血标本,否则会引起培养的假阴性。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小于2小时)接种后不能立即送检的培养瓶,需放室温保存,不可冷藏或冷冻。采用自动化连续检测血培养系统,还有就是标本运送有时被延误,这样会导致微生物检测延迟(尽管微生物生长不受影响),目前很少有人注重这一点。尽管自动化连续检测系统有允许延迟上瓶检测微生物生长的原理,但培养瓶在运送过程中还是要减少延迟。
三.几种特殊情况的血培养
3.1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因血培养阳性率低,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3.2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不低温,如伴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也应行血培养。
3.3骨髓培养与血培养的采集指征基本一致,骨髓培养阳性率高。抗炎治疗无效,多次血培养阴性,病原菌不明确时,应行骨髓培养。
3.4对于骨髓炎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应行骨髓培养
四.药物对细菌培养的影响
大剂量用抗生素后抽取标本,因药物抑制作用,使细菌难以产生,导致培养的假阴性,大剂量应用激素会引起细菌变异,导致培养假阴性。
四.细菌对培养基及培养过程的影响
4.1培养基的配方必须准确,PH应该在一定范围,培养基制好后消毒,存储应该按照规范要求。
4.2一般的培养温度为35-37℃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细菌生长,特殊培养应按规定去做。
4.3常规细菌培养时间应该为7天,不要过早弃去培养瓶,如怀疑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标本应培养2周时间方可弃去;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可疑为布氏细菌感染时应培养28天,疑为军团细菌感染时应培养10天以上《I.》。
4.4培养第二日进行转种和涂片检查,然后第3日、5日、7日分别进行转种于2个血平板上培养,检出病原菌应及时报告临床医生,每次应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4.5每天检查培养结果,如有细菌生长立即涂片做药敏。
4.6染色和鉴定,应认真挑选单一菌落做生化鉴定,如出现可疑应与主管医生联系,以便重新抽血培养。
五.讨论:
临床医生在填写清单时,一定要注意患者用药的种类和用药剂量、时间、病人的临床诊断。护士应注意血液标本的抽取及注意事项,尽可能减少干扰,提供标本的检出率。当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时,应认真分析影响因素,特别是意外药物干扰和标本污染,以免对患者作出错误的诊断。
参考文献:
[1]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