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红(辽宁广告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48)
摘要:面对纷纷离校的新闻毕业生,如何使他们很好地进入市场,进入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如今的各大高校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有其盲目性。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真正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以市场实训为平台的目的,达到培养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广、素质高的适合市场需要的新闻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新闻人才培养高校教育
新闻事业是一项社会性的事业,它担负着向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与各种信息服务:表达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崇高社会责任。从事新闻职业是一份光荣而神圣的事情,新闻职业是以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职业。
从事新闻职业的人才,即新闻人才要求在社会活动中能力强、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具有自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最关键的是知识面要广。一个新闻人才应当广采博取,多学多记,用各种知识充实自己,视野开阔,有助于深入采访和顺利写作,更好完成新闻任务。
伴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加,但是质量上参差不齐,发现部分学生甚至连研究生都没有新闻实践经验,不会写新闻。新闻专业研究生连最简单的消息、言论都不会写,这应该不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一、高校在培养新闻人才中存在的不足
1.师资方面比较欠缺
个别高校由于新闻专业教师相对紧缺,由其他学科弥补新闻学科,这样就导致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很多差异,最终影响新闻毕业生的质量问题。新闻专业教学闭门造车,对那些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若没有足够的从业实践经验是很难胜任的,逐渐脱离新闻界的实际,无法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
2.学生视野不开阔
学生在校期间课外阅读量较少,阅读面较窄,视野不开阔。新闻人才要有广博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的知识都有可能涉及到,如工业、农业、科学、体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对所报道领域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水平认识不高,采写的新闻缺少理论深度,表述平淡无奇,缺乏学者型、专家型应具备的理论基础。
3.缺乏自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由于现代大学生生活条件较优越,走出校门后,不能适应新闻工作的艰苦,从而缺少自觉意识。新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自由职业”,常常没有领导监督与检查,完全靠自己自觉。一个缺乏自觉意识,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一个不能爬山涉水、不能吃苦耐劳、不能适应环境及工作的人是干不好新闻工作的。
4.综合能力较差
近几年,新闻工作的内容逐渐延伸至与新闻相关的各个行业,如影视、动画、广告、营销、会展、网络、文化创意等。但新闻媒体普遍反映现在学校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会写新闻,不会写评论;能写、能评的,不能出镜;能前期策划的,不能后期宣传等。媒体还普遍认为新闻专业毕业生中部分人缺乏敬业意识,责任心不强,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利。
5.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不够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新闻人才必须具备高超的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而现在部分新闻毕业生不能准确、快速地判断出哪些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缺少新闻的敏感性。
现如今新闻媒体等单位对所需的新闻人才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既要懂新闻业务,又要懂经营管理和技术。培养高质量的新闻人才,已成为高校新闻教育的奋斗目标。
二、高校培养新闻人才的措施
首先,理性发展新闻专业,控制规模,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选派新闻从业人员或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到校任教。形成高校与新闻单位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机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企业资源与高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适应高校新闻人才发展的实习基地,尝试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模式,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开辟绿色通道。
其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加大资金投入,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在校园内建立模拟的新闻间,邀请校外专业人士到校进行指导与辅导,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实战能力。整个教学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对事物的洞察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
再次,作为当前的新闻人才培养,不能完全依赖于学校,而要审视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不足,尽量做到善于学习,主动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学校和社会力量的帮助下,成为符合新闻媒体需要的合格人才。
传统的高校教育中新闻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用现代网络手段积极推进新闻类专业人才培养,尽快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大胆地走出去,请进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争取早日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新闻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锋从十个新闻事件审视新闻人才培养.科技日报,第007版。
[2]项德生郑保卫新闻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