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洁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473000)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活检或胃镜确诊的胃癌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体检的胃镜检查胃黏膜正常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尿素酶抗体检测Hp。观察组Hp检测阳性35例,阴性7例,Hp阳性率83.3%;对照组Hp检测阳性20例,阴性22例,Hp阳性率47.6%。观察组H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p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患者Hp感染率较高;Hp感染率越高,胃癌发病率越高。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发病率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174-02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死亡率高居各类癌症死亡首位。胃癌死亡病例约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50%[1]。Hp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在消化性溃汤的发生和复发中起重要作用,但Hp感染是否与胃癌有关尚有争议。Hp感染与胃癌发病率的关系正逐渐引起关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42例均经病理组织活检或胃镜确诊,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3-71岁,平均(52.3±11.8)岁。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胃镜检查胃黏膜正常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3-72岁,平均(53.6±12.5)岁。两组性别比例、年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Hp检测试剂盒由北京康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尿素酶抗体检测(胶体金法)。取新鲜血清两滴加至Hp抗体测定层析板加样孔,10min,30min后分别观察。阳性:测定标记处出现红色条杠。否则为阴性。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42例,Hp检测阳性35例,阴性7例,Hp阳性率83.3%;对照组42例,Hp检测阳性20例,阴性22例,Hp阳性率47.6%。观察组H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p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Hp是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Hp的生物学性状使Hp能借助鞭毛的动力和尿素酶代谢产物“氨云”的保护,避开宿主免疫攻击,定居在上皮细胞的表面。幽门螺杆菌不具备基因毒性,不会导致细胞DNA突变,但Hp分泌的大量磷脂酶和氨会破坏胃粘液屏障,Hp代谢产物在局部产生免疫反应,造成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损害,使各种致癌因子直接作用于黏膜上皮细胞。Hp感染可抑制胃酸分泌,使分解硝酸盐的细菌活化,导致亚硝酸化合物增多,而亚硝酸化合物是强有力的致癌物。在社会经济状况较低的人群中,Hp感染率较高,同时发现胃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济状况较差和居住过分拥挤的人群Hp感染率较高,卫生条件差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儿童感染率普遍较高,居住稠密的人群,Hp感染率增高,增加了患胃癌的危险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p感染率在胃癌高发区显着高于胃癌低发区,Hp感染率越高,胃癌死亡率也越高,两者有显着的地域相关性。胃癌患者Hp感染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其它肿瘤患者。Hp阳性患者Ⅱ型和Ⅲ型肠上皮化生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者,说明Hp可能对肠化生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这些都表明Hp感染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任建林等[2]认为Hp是胃癌发生的“启动子”之一,Hp感染作用于胃癌发生的起始阶段,Hp与弥漫型和肠型胃癌均有关,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萧树东则认为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主要致病因素,与胃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3]。冯洁[4]等研究发现Hp感染下调Fas相关因子l(FAF1)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诱发胃癌的发生。于金林[5]等发现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与细胞凋亡调控蛋白p53可能存在相互协同的关系.
本组数据显示胃癌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Hp阳性率,提示胃癌患者Hp感染率较高;Hp感染率越高,胃癌发病率越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癌死亡率呈明显正相关。Hp的存在及其致病性已不容置疑,临床中Hp感染状态可能会对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6]。对Hp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和Hp病变普查工作,各个基层社区医院建立长效监控和重点追踪机制,严格落实各种干预措施,做到及时诊断治疗,一定可以防治早期胃癌。
参考文献
[l]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17-318.
[2]任建林,焦兴元.现代消化病诊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93-194.
[3]萧树东.消化系疾病基础与临床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08-112.
[4]冯洁,袁燕玲,刘爱群,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人胃癌细胞HGC-27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FAS相关因子1表达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3):511-513
[5]于金林,孟卫东,初瑞雪.幽门螺杆菌感染和p53表达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38-39,42
[6]郑晶晶,胡平,邵初晓.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5958-5959,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