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1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

王雪梅

王雪梅(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河南汝州467500)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298-01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强调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自觉、有计划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在课堂学习中,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注意力涣散,就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因此,如何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使之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个重要问题,这是能否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组织好教学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上课前精神状态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一般来讲,在上课前2~3分钟,教师应进入教室并用目光巡视全体学生。这样做的意义是给学生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并使他们平静下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

二、要创设疑问,使学生经常面临问题

问题是新课标教学的核心,设置精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去读、思、论,使学生能够围绕问题深入到教学中去,寻找答案。

(一)上课前为引趣而提问

这种提问常在讲授新内容前提出,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这些问题一般是学生感兴趣又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或是学生听过的或是见过的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会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学习。

(二)在教学过程中设疑

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多是有关学科或本门课程的内容,问题提出后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这样的提问,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使他们的思维活动随着老师的引导而活动;以此逐渐培养学生思考、探究、归纳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哪种方式提出问题,只要问题提得及时正确,难易适宜,都会使学生产生“愤”“悱”状态。这样,当他们通过积极的思考、讨论并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后,会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感觉。没有疑难问题的提出,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抓不住问题,思维就会是渺茫的。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使学生面临问题,使他们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尝到解疑后的自我满足感并由此而产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循环。

三、正确处理难与易,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一定要讲透,在这个问题未弄清楚之前不要进行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已弄明白,就不要停留在这个问题上。对一个简单的问题,反复阐述也会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所以,教师对教材内容如何处理,采取什么方式,解释到什么程度,在课前要充分酝酿,仔细考虑。

四、要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

有意注意就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反之,无预定目的不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无意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积极,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果越好。学生依靠坚强的意志来迫使自己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片面地或过多地要求有意注意,就容易引起疲劳,导致注意力涣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各种方法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另一方面也尽可能地对学习本身感到有兴趣,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学习,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