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危机应对——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的问题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经济增长与危机应对——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的问题与策略

胡玉娇查一宁

胡玉娇查一宁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中图分类号:F1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09-0022-01

摘要:“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取得高速增长的成就,得益于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调控措施,也有赖于我国市场自身的完善。但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的消耗,生产技术创新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仍不能忽视。“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找准增长点,选择合理的经济增长发展理论,实现技术创新,制定和实施可行性经济政策,让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增长;转型;危机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目标。表明今后一年内的经济发展,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和谐与稳定。

一、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9090亿元,增长率为9.11%,“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中国的人均GDP翻一番的经济增长目标,2008年遭遇全球经济危机,但仍然实现了9%的增长目标,突破30亿大关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从中长期发展看,我国的经济增长都保持了可喜的势头。但是从短期发展看,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挑战,尤其是针对全球金融危,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了加速回落的现象(见表1)。

表1:2007-2008年我国按季度计算的GDP及各产业增长值增长率(%)

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007Q113.04.414.612.7

Q213.83.815.414.3

Q313.34.714.515.0

Q412.32.714.313.2

2008Q110.62.811.510.9

Q210.24.011.210.5

Q39.05.69.010.1

Q46.87.26.17.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进度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7年三季度开始,我国的GDP增长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呈现安季度回落,而到了2008年的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受到了相当大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内GDP跌至6.8%,第一到第三产业增长率跌至低谷。

二、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集中了许多优势资源走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路子,获得了高速增长。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泛起,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后推力不足,经济高速发展开倒车。

(一)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的消耗。

我国很多企业仍以粗放式经营为主,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去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达32.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9%,原油消费量增长12.9%,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8.2%,电力消费量增长13.1%。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01%。钢材消费量达到7.7亿吨,增长12.4%;水泥消费量18.6亿吨,增长14.5%。然而,我国GDP只占世界总量的4%,我国的投入产出比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

(二)生产技术创新发展滞后。

1952—1990年间我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仅为0.0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2009年,我国的公共教育支出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59%,2010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但与全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4%的目标相比仍有差距。这是因为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和改革的任务很重,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2]。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一是,我国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拥有的优势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的,导致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组装环节,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提高。二是,我国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与国外服务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发育仍然不足。

三、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思路

我国成功的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得出一个宝贵的经验:仅仅使用一般的调节手段和政策设计上进行调整,是不足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的,必须对经济发展观念上的深刻变革,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价值观.改变竞争、增加商业文明的基本理念,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选择合理的经济增长发展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不仅要重视价值补偿,更要重视实物补偿。在价值补偿上不仅要重视不变资本的补偿,还要重视可变资本的补偿。在实物补偿方面,要重视对自然环境、土地矿产、重要原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利用。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增加对人力资本、基础设施、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投资。

(二)制定和实施可行性经济政策。

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制定科学的经济政策,整合国家我国与外国进行经济往来利益分配,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利益,灵活调节政府和企业关系,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结构、比例关系的。对于调控全国各地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国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鼓励和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和货币的调控政策指导经济改革和建设中的盲目和风险,使社会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三)实现技术创新。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物质财富创造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等,这些要素都需要技术的创新和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而任何工业技术路线的形成都同它所产生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相关,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现自主创新,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条件。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的60多年经验表明,在以粗放型增长为主的中国工业化过程,是不可能完成现代化的。如果没有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受到严重的障碍和挫折。走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取决于能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理论、技术、制度和管理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CCTV网,《我国去年能源消费总量达32.5亿吨标准煤》,

http://news.v1.cn/gn/2011-2-28/1298879704657.shtml,2011.12.17

[2]新华网,《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思考》,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1250493-1-1.html,2011.12.17

作者简介:胡玉娇(1987—),女,河北沙河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