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妇女就业的主要因素——基于河南省的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2

影响农村妇女就业的主要因素——基于河南省的调查

王利军

1.农村妇女就业状况从调查结果看,56.72%的农村妇女仍然从事农业和传统的养殖业;在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做工的占到14.53%;有594%的农村妇女自己做一些小生意;专职在家照顾家人的农村妇女占到18.8%。农村妇女每天的平均空余时间(指农村妇女忙完每天的农活或照顾家人后平均剩下的时间)为3.79小时,有超过50%的妇女空余时间在4小时以上。在空余时间里,做家务的农村妇女占3014%;聊天、打扑克、打麻将的占45.09%;看电视的占到12.69%。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传统农业仍然吸纳着大量的女性劳动力,农村妇女文化生活单调、精神也缺乏依托。

2.影响农村妇女就业的主要因素造成农村妇女当前的就业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村妇女自身文化技能偏低的因素,也有家庭负担、就业信息渠道不畅以及政府就业服务职能不到位等方面的因素。2.1农村妇女自身文化技能偏低的因素。从调查结果看,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多在初中及以下,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占到调查样本总数的86.14%,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限制了农村妇女的认知能力和就业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妇女的就业选择。另据调查显示,94%的农村妇女除了干农活外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技术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妇女的就业竞争力。2.2家庭负担的因素。从调查结果看,年龄在36~46之间的农村妇女反映家庭负担最重,这个年龄段的妇女子女较多,而子女在读高中或者大学,学费负担重,子女若没有读书的多面临着结婚压力,家庭负担也较重。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样本的子女已自己挣钱的人数为341,占总体的3434%,妇女尚需为子女提供经济来源的人数为652,占总体的6566%,这部分妇女的经济负担相对较重,有较强的就业意愿。2.3就业信息渠道的通常程度。农村妇女的就业和她们对就业信息的知晓度密切相关,从调查结果看,农村妇女所了解的就业途径最多的是“亲朋介绍”,占到50.05%,“熟人带”是在农村中较为普遍的务工信息途径;21.30%的农村妇女愿意借助中介找工作,所占比例很小,显示了中介服务职能还不到位;21.30%的农村妇女愿意自己找工作。调查结果还显示选择中介或者自己出去找的多为年轻人。2.4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从调查结果看,37.31%的农村妇女认为资金是她们致富的最大瓶颈,这部分人一般家庭不富裕;23.55%的农村妇女认为技术是他们最缺乏的致富因素,她们认为有一技之长可以找到好工作或自己创业。调查结果还显示,妇女对于致富最缺要素选择中,呈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选择“资金”、“技术”为最缺因素的农村妇女多在36岁以下,这些人家庭负担较轻,很多妇女有过外出打工的经历,然而她们表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种地也不是她们理想的职业,因此希望找些小生意自己做,但是资金和技术的缺乏限制了她们的创业行为;36~46岁年龄段的女性多选择“致富门路”,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和技术,她们表示缺乏致富门路是最苦恼的;46岁以上的农村女性倾向于选择“岗位”她们没有创业意愿,怕担风险,希望有一些适合她们的岗位,使她们能既照顾家庭,又能兼顾工作。

3.促进农村妇女就业建议河南省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女性劳动力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农村潜在和现实劳动力的主要部分。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不仅满足了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也有利于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促进农村妇女的转移就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留守子女的基本教育、留守老人的正常生活,解除农村妇女的后顾之忧;②建立信息导引机制,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构建劳动力转移供求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为女村女性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促进女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③转变农村妇女的就业观念;④借助政府的力量,依据市场需求,强化农村妇女技术培训。从农村妇女的特殊性考虑,最大限度的给与支持,可以借助农业部实施的以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阳光工程”和“雨露工程”等,加大对这些项目基金的流向监督,落实培训基金的有效、充分利用;⑤改善融资环境,鼓励农村妇女创业。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和商业可持续发展原则,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创业发展,加大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建设,开发以小额贷款为主体的金融产品体系。参考文献

[1]楚向红.河南省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考[J].学习论坛,2007(9)

[2]赵鹏、王艳玲.河南新农村建设要素系统分析[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

[3]催传斌、王开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规模化经营[J].农业经济问题,2008(4)

[4]马登杰、李淑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5)

[5]宋顺华.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促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J].农业经济,2008(6)

[6]赵连阁、谭洪波等: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因素[J].农业经济导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