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头高级中学张善朵
在“六模块”新型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之下,语文学科的课堂魅力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是一门艺术性的学科,需要潜心地欣赏、感受和体会,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在语文学科上显现显著的成果很难,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怎么让语文实现有效地教学呢?
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传达了一种最普通的教学理念:无论是知识、方法还是情感上,都得让学生在一节课上有所收获。怎样才能让每节课都能做到有效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去完善。
一、“开场白”要精彩
其中“开场白”也就是指语文课中的导入,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凝聚到你的课堂上;同样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忽视这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学习和借鉴,希望能不断完善这一环节。幸运的是,我们学校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所以有很多机会和外校优秀的同行交流和学习,同时也让我积累了一点经验。我觉得可以归结为两种方法:感染法和激趣法。教师是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画龙点睛”式的灵魂人物,你情绪激昂,学生也会随之激情飞扬;你感情低沉,学生也会变得郁郁寡欢。你的语调、语气和感情的运用,都能带动学生所有的思绪。
我记得,在上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当时我上交的一份教案上设计了一个和学生互动的开场白,上课之前的几分钟,我经过他们走道时,看见了一副宣传画,上面是邓小平的画像和他的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看了之后,心里很震撼,也很受启发,我为什么不能用这句话作为我这节课的“导入”呢?因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恰恰也是歌颂的这种情感,上课时,我就运用了这句话作为我的开场白,学生能感受到这样的情感,所以让他们明确这篇诗歌所表现的主题,和这一主题在文中的体现,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把握。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亲身体验的环节,让学生想象“如果诗歌的写作背景你正在经历着,你在面临这一处境时会有怎样的表情、心理和动作”时,竟然有学生自告奋勇地用表演的方式来完成,效果极好,博得了所有同学最热烈的掌声。我想这应该归功于上课前那一个小小的震撼,使我运用情绪的感染让学生能首先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
而用“激趣法”作为导入,是教师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喜欢上语文课,还愁学不好吗?为了达到这个“趣”,教师往往在导入设计时用这些方式:时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音乐渲染导入法等许多灵活的方式,目的就是让学生觉得有趣味,有吸引力。
二、“提问题”要精当
众所周知,语文的教学就是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的过程,教师往往在课堂上设计诸多问题,学生在思考、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也会收获这一课所要掌握的知识、方法等内容。
由此可见,问题的设计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是何等的重要!语文课的有效性也意味着问题设计的合理性,“泛问题”和问题设计的无序性都不能达到课堂有效的目的。一堂高效率的语文课,问题的设计必须精当,不是毫无关联的若干问题的综合,更不能随意地抛洒问题而让学生毫无头绪,一头雾水。我觉得问题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层次;不能太难,使语文课堂成为仅是学习优秀的学生的“主秀场”,而忽略一些中等偏下的学生的存在;也不能太简单,那种不用思索就脱口而出、异口同声能回答的问题又显得太幼稚,最好问题设计时能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这样既能调动中等偏下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满足优秀生挑战难度的需求,同时也避免了问题的无序性。曾经听过一个教师上《项脊轩志》一课,上课时方法较灵活,借鉴了崔永元“实话实说”的方式,确实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可是在问题设计时有一些不足。她在活动结束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组:请同学用一个字形容“我”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两个字形容;三个字形容一直到七个字来形容。学生从最初参与活动时的激情慢慢隐退,一下陷入冷场,我估计学生一时摸不着北了。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完全可以更灵活,更简单;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我”流露出的情感,完全不需要用字数来限制学生的思维。问题设计得精当能让一节课精彩纷呈,相反如果不合理就适得其反了。
三、巧设活动添活力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学生积极参加、完全投入的一堂课,教师讲得再怎么精彩,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与配合,还是很欠缺的。所以,在语文授课时,教师往往会精心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说,在很多时候,学生不仅仅在上课听讲过程中能掌握知识,在亲自参与活动时,同样也能收获知识与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学语言,在活动中用语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听、说、唱、演、玩等形式学习新知,巩固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曾经听了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课,当时上的是《长江三峡》,留给我们听课教师最深的印象就是她所设计的“小导游”的这个活动,学生可以从文章中任选片段、任意场景作导游词的内容,学生在参与这个活动时很兴奋,也很积极,把文中介绍的长江三峡的魅力通过自己组织的语言传达了出来,很多学生所拟的稿子言辞优美,无不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陶冶了学生的性情,这不就是我们语文课所追求的目标吗?我个人觉得,一个设计合理的活动能让学生精神振奋、更投入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去,听课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四、注重评价露真情
这里所说的评价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表现的口头评价。口头评价,作为师生感情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语言中产生的理解错误,需要纠错,但纠错方法要巧妙恰当,要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看到你的鼓励,看到你的肯定,此时,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诚和友爱,对于他的学习信心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学生就会像向日葵一样,始终向着你的激励和欣赏的目光和言语灿然如霞地开放,并且从你的这种目光和言语中吸取能够给自己带来发展的营养。即使是一个“大拇指”,一个搭肩的安抚,或一次击掌等表示肯定的肢体语言等都会使他回味无穷。相反,如果我们一味地挑剔和过度的批评,只能让学生变得胆小畏怯,不知所从,或者因为逆反心理而干脆走向反面。尤其是相对于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的学生而言,教师的鼓励和适时的赞扬能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