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占娟山东省栖霞市桃村中学265301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掌握化学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的化学距离学生最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运用知识于生活实际,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又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源泉,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对实际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就可以丰富课堂,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学习化学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厨房入手,体现生活处处皆化学的理念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调味品既调出了五彩的日常生活,也调出了丰富的化学课堂。例如:食盐能使水的凝固点降低,那么它会不会改变水的沸点呢?饺子皮中加少许食盐的作用是什么呢?将花生油、食盐、面粉分别加入水中,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现象?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作为切入点,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知识。教材中的实验也选择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硬水和软水的区分、乳化作用、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等。实验用品也适当地选用了一些生活用品,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利用金属易拉罐和小眼药瓶;测定物质的PH,选用了食醋、酱油、水果、肥皂、牙膏等生活用品;在讲酸碱指示剂时,安排了利用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取酸碱指示剂的活动探究,使学生改变酸碱指示剂只能是石蕊、酚酞的错误认识。当然,那些有趣的家庭小实验也是开发学生创造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素材。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善于运用,将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搬到课堂上来,就能使化学实验鲜活起来,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用形形色色的问题作为线索,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厨房中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厨房处处有化学,厨房处处用化学。”
二、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平时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并要他们细心观察实验中的现象,联系学习的知识分析现象。如让学生用一个成熟的番茄自制电池,并用导线连接在音乐贺卡上,欣赏着美妙的音乐,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再如“探究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凭生活经验学生可以马上答出用嘴吹灭、用扇子扇灭、用烧杯盖灭等。学生实施方案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这些方法只应用了灭火的两个原理,如何“移走可燃物”呢?教师可作进一步提示,李商隐有句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学生恍然大悟:“用剪刀剪去烛芯!”这样便可以寓教于乐,从实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在“有机合成材料”教学中,课前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毛线、塑料袋、棉布、尼龙绳、不锈钢饭盒、橡胶、脱脂棉、铜丝等,请学生说出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材料,哪些属于有机材料。有些材料学生不太熟悉,这样学生自然会带着问题读课本。又如“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时,打开一瓶汽水,让学生观察气体从水中冒出的情景,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的性质。由此可见,将化学知识置于真实情境中,使问题生活化,不仅可以为学生进入知识,并与知识对话铺设多样的途径,感受知识的“亲和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
家庭小实验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每个同学都可以动手操作,为大多数学生喜欢。我在每个周末都会给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周一回来在课堂上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这样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乃至对整个科学的热爱。
三、理论联系实际,从课本走进生活
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到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尽量举出既容易理解,又新颖贴切的实例。例如,在讲授“燃烧和缓慢氧化”时,可引出天火、鬼火,通过讲授它们的形成原因,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爆炸和自行车生锈以及食物腐烂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对这些现象是熟悉的,但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其中包含的道理并不清楚,就产生揭开谜底的心理。这样自然引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情绪和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可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讲盐酸与碳酸盐的反应后,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热水瓶底的水垢如何去除?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知道水垢的主要成分含碳酸钙,而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物质而被去除,在家里用什么来代替盐酸?不少学生回去问家长取水垢做实验,这样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以新闻热点为线索,搭建学生学习化学的平台
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件,新闻层出不穷,其中许多事件都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关注新闻热点,另一方面要有灵敏的嗅觉,捕捉相关的信息。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中考中便涉及到水污染的相关知识;日本核电站爆炸,中考题中便相应地出现核爆炸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再如瘦肉精、苏丹红、毒奶粉事件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有效地进行知识渗透,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才能适应中考试题要求,进一步体现化学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总之,化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与问题各种各样。教师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并让其体验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与用途,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兴趣,激发其热爱化学的情感与努力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