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中磁共振DWI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肝癌中磁共振DWI的应用

郭加权

郭加权

(江苏省沭阳仁慈医院核磁共振室223600江苏,宿迁)

【摘要】目的:探究肝癌中磁共振DWI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肝癌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介入治疗前后一周分别实施平扫与DWI成像检查,对比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及不同b值肿瘤组织ADC均值。结果:治疗前后肿瘤平均体积(202.78±122.06)cm3、(145.91±117.35)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51,P<0.05);除去b值在50、100s/mm2时ADC均值无显著差异,随后ADC值均随着b值的升高同步上升,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中DWI的应用有助于准确评估介入治疗效果,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辅助,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肝癌;磁共振;DWI;介入治疗;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肝癌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实验室检查、穿刺活检、影像学等确诊,符合全国肿瘤办公室诊断标准,排除腹部积水、肝硬化、严重精神疾病等患者,签署治疗同意书。2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1.7±4.2)岁,均为肝癌III期,肿瘤直径2.9-9.5㎝,平均肿瘤直径(5.9±3.3)㎝,直径≤5㎝患者8例,直径>5㎝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可进行介入治疗,无药物禁忌症。

1.2方法

患者结合股动脉插管检查对肿瘤大小、位置、供血情况等进行明确,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之后,应用化疗药物和碘油开展介入治疗。化疗药物主要以奥沙利铂、阿霉素等为主,部分患者加用氟尿嘧啶,具体药物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必须要可应用KMG微球栓塞与明胶海绵颗粒。患者实施介入之前前后各一周分别实施常规平扫与DWI成像扫描,仪器选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5T核磁共振扫描仪,重点对患者肝脏部位进行平扫与T1WI、T2WI轴位检查以及T2WI冠状位扫描、DWI成像扫描。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让患者保持深呼吸,利用吸气、末气时扩散面敏感系数变化观察DWI信号变化情况,获得患者病灶区ADC值。

临床检查中影像学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筛选与评估,对DWI信号与ADC值进行测定。以T2WI检查获得病灶范围为依据,随机选取五个重要组织区域(面积0.9-1㎝2)测定其ADC值,并对同一层面ADC图不同扩散敏感系统条件下的ADC均值进行计算。测量过程中注意避开坏死肿瘤组织与血管,尽量确保测量层面的一致性。

1.3观察指标

对比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扩散敏感系数取值(50、100、300、500、700s/mm2)下肿瘤组织区域的平均ADC值变化情况。

1.4统计学

医学数据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介入治疗前后患者影像学图像发现,治疗前患者肝癌病灶呈现高信号或中高信号,介入治疗一周后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区域DWI低信号、T2WI点状或片状低信号。ADC图像显示患者肝癌病灶组织内信号变化大小不等,治疗前肿瘤平均体积(202.78±122.06)cm3,治疗后肿瘤平均体积(145.91±117.35)cm3,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51,P<0.05)。

介入治疗前后患者不同b值下肿瘤组织平均ADC值见表1。结果显示,除去b值在50、100s/mm2时ADC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随后ADC值均随着b值的升高同步上升,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不同b值下肿瘤组织平均ADC值(x±s)mm2/s

b值s/mm2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

503.03±0.623.06±0.592.051>0.05

1001.67±0.442.24±0.753.417>0.05

3001.51±0.351.92±0.5810.125<0.05

5002.02±0.282.54±0.699.906<0.05

7002.39±0.272.82±0.379.355<0.05

3.讨论

肝癌作为高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放化疗、手术治疗局限性较强,介入治疗作为目前效果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式,配合DWI成像扫描可准确评估患者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进一步控制患者病情、挽救其生命、改善预后。DWI成像检查时利用磁共振对水分子运动的敏感性借由弥散系数准确检测机体病灶组织微观变化,通过判断肝癌病灶中肿瘤细胞的死亡与增殖等情况准确评估治疗效果,也为及早发现、准确诊断肝癌提供可靠依据[1]。临床目前诸多报道显示DWI成像应用的优势如平行成像、梯度强化等,为腹部肿瘤诊断提供了便利,比起常规磁共振形态学成像检查敏感性与特异性60%的数据相比,其可高达80%以上,尤其是肝癌诊断与治疗评估上应用优势显著,有助于进行肿瘤组织分级、分期[2]。本次临床实践验证了DWI成像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证实了DWI评估肝癌患者病情与治疗效果的优势,值得临床大力应用推广。

综上所述,肝癌中DWI的应用有助于准确评估介入治疗效果,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辅助,推广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朱曼,郝建成,王家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6):1015-1016.

[2]张若成,李春艳,杨兵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4,25(8):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