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相州镇中心学校完善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探索
孙皎黄圣明(诸城市相州镇中心学校,山东潍坊262212)
诸城市相州镇中心学校辖属两处初中、12处小学、35所幼儿园和一所社区教育分院。中心校始终坚持“安全优先、育人为本、促进公平、强化服务、提高质量”的工作原则,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扎实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在抓好学校安全常规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安全管理常态化、教育内容系统化、管理手段多样化、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四化”管理模式,增强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实效性,为全镇师生创造了更加安定和谐的教学环境,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一、切实突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地位,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步入常态化
第一,学校在建立和完善各项常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了学校安全工作全员目标责任制。在镇中心校安全保卫科的统一协调和组织下,全镇各学校、各级部、各班级相应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本级部、本班级的安全工作。与学生成长导师制相结合,建立了特殊关注学生安全教育台账和校内重点区域管理台账,形成了“镇中心校———各中小学———级部———班级———教师”五级联动网络。为便于落实责任,镇中心校与学校校长、学校校长与责任教师、班主任与家长层层签订“安全教育管理目标责任书”,做到目标统一、责任共担、任务到人。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与教师考核、评优、晋级挂勾,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第二,每学年新学期一开始,学校周密制定安全工作目标计划,落实工作措施和目标责任,使学校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能够及时有序地步入常态化。学校在制定工作目标计划时结合实际,充分遵循学校安全工作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制定出来的计划更明确,更科学,更便于广大教职工执行和操作,从而有效避免了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第三,落实安全教育课程计划。使安全教育课程走进课程表,确保两周开设一节,由专职教师上课。镇中心校将各学校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纳入对学校教学的评价体系,将安全教育课程的质量评价与其他课程同样对待。建立起了课堂教学评价、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意识建立和安全行为形成四个方面相结合的学校安全教育评价体系。
第四,拓宽安全教育阵地。全镇各学校努力创造条件开辟安全教育专栏或园地,两处初中学校和大部分小学目前已建成了集上课、图片展览、视频播放等功能于一体的安全教育课程专用教室,将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设计成版面置于教室,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强化了教育效果。
二、科学合理地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了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内容
第一,为确保安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镇中心校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小学生自我保护100问》,补充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教材针对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100个难题和意外进行指导和建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易于中小学生学习和掌握。
第二,结合季节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安全教育内容,强化安全教育实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季节性事故的特点,每月除抓好常规安全工作以外,还突出一项安全教育内容作为侧重点。例如,三月份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重点开展交通、春季传染病预防等教育;六月份重点开展防溺水教育;十月份重点开展防火、防煤气中毒教育。
三、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
第一,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安全大讨论、安全小游戏、安全征文竞赛、安全知识演讲比赛等活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第二,把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德育工作、平安和谐校园创建等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了安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校园广播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通过集会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规要求、面向师生收集安全教育“金点子”等活动,切实把安全教育落到了实处。
第三,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切实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各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针对防震、防火、防踩踏等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普及了防火防震安全知识,检验了相关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增强了应急队伍实战能力以及重点人群的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
四、整合师资力量,形成专业化的安全教育队伍
第一,组织教师学习法律法规,举行法律知识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丰富教师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让教师在思想上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第二,全镇各学校除配备本校的安全教育专任教师外,还聘请安监、公安、司法、消防、交通、防疫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以及部分社区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安全教育辅导员,定期到学校开展安全教育讲座,参与学校的安全演练等。
第三,学校定期邀请专家举行校园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安全素质、积累安全工作能力和经验。
相州镇中小学安全教育管理“四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活动大大增强了学校安全管理的实效性,近年来全镇中小学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2处初中与12处小学在去年顺利通过了潍坊市校园安全长效机制达标验收,学校办学水平群众满意度测评跨入全市前列,同时,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创新举措也为各个学校增添了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