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潘辉荣

福建省永春县蓬壶中学潘辉荣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重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积极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因此,数学教学不仅应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要想方设法地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一、在备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则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探究过程。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器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呢?除了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外,还得重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激发下,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尝到了自己发现规律的乐趣,获得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学得主动积极、生动活泼。所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阻碍才能的发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1、教学生“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①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③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

2、让学生“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3、带动学生“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4、引导学生“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习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设计出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次,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教师在教学教程中,对学生的数学活动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学生一起对数学知识的要点、重点、难点进行推敲,并用精辟的、深刻地观点来阐述,共同寻找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及时总结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便后续学习数学时使用,也是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四、突出学生个性,注重因人施教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其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利用数学园地开辟“请你攻擂”、“一题多解”等栏目,推荐不中同解法,展现独特见解.定期组织讲座、竞赛等活动;既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括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构成了数学学习的整体,保障了学生的潜能、特长有施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数学教学也要注入时代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把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至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而应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