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先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孙磊王慧春刘再宇

孙磊王慧春刘再宇(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朝阳122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7-0217-02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9月~2009年12月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42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13例、房间隔缺损(ASD)18例、室间隔缺损(VSD)11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岁~62岁。结果4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2例上感,穿刺部位血肿l例,头痛3例。随诊观察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正确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详细的出院指导,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随着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不开胸利用介入方法根治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已日趋成熟。该方法是在X线透视及心脏超声引导下,局部麻醉(年龄小于6岁加基础麻醉)后经大腿根部的血管穿刺皮肤送入心导管将封堵伞沿血管推送至病变部位,张开伞面而关闭房/室间隔缺损或未闭的动脉导管等,达到先心病根治的目的,该方法有创伤小、痛苦少、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及术后不留疤痕等优点,已部分取代外科手术[1]。2007年9月~2009年12月,我院对42例先心病患者施行介入治疗与相应的护理,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l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岁~62岁,体重15~65kg。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13例、房间隔缺损(ASD)18例、室间隔缺损(VSD)11例。

1.2结果4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术后第三天再次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2例上感,穿刺部位血肿l例,头痛3例,经相应处理后均愈痊。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日5天,术后随诊3~30个月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介人治疗是一种比较新的治疗方法,患者及家属往往有顾虑心理,担心手术是否能成功,这时护士应与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一起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讲明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简单介绍手术方法和过程,介绍介入手术的优点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患者及家属能够身心愉悦的接受治疗[2]。术前常规准备介入器械,并检查消毒有效期,准备好抢救物品与药品,并检查各种介入设施是否良好。患者术前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及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B超等检查。了解药物过敏史,做青霉素、碘过敏试验。常规测身高、体重。进行双腹股沟区备皮。术前禁食水6~8小时,减少呕吐物误吸的危险,确保麻醉安全。进入介入手术室前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常规选上肢静脉。

2.2术中配合在介入操作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心律和血压的监测,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对于年龄较小的局麻患儿,更要有耐心,随时与患者沟通,使手术能顺利进行。

2.4术后护理患者介入术后最好在CCU室常规监护24小时,重点监测心律、心率、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全麻患儿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给患儿吸氧至麻醉清醒。所有患者术后24小时注意局部穿刺处有无出血或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穿刺肢体皮肤颜色、温度。观察尿量及尿液颜色,做好记录。常规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3天,如有发热应继续用药至体温恢复正常。按医嘱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无并发症3天即可出院,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

2.5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介入术后可能出现如下并发症,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应及早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3-6]。①溶血:PDA、VSD患者可能出现溶血。溶血是由于残余分流或高速血流穿过封堵器金属网眼时发生红细胞机械破坏所致。术后有残余分流者应严密观察尿量及其颜色,并查尿常规。溶血轻者可保守治疗,贫血严重应输血,重者可用异物钳取出封堵器或外科手术取出。在本组42例患者中未发生溶血。②封堵器脱落:是先心病封堵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见于ASD封堵术,多为封堵器选择过小、病变解剖部位特殊、操作不当所致。嘱患者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封堵器脱落。一旦发生脱落,可通过介入技术用异物钳取出封堵器,或开胸手术取出,同时行直视修补。本组42例患者均未发生封堵器脱落。③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ASD、VSD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快速心律失常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房室传导阻滞可给予激素治疗或植入临时起搏器,经相应治疗后多可恢复窦性心律。本组42例患者未发生需特殊处理的心律失常。④栓塞:ASD患者封堵器周围内皮细胞未完全覆盖之前易导致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后产生栓塞,因此术后要遵医嘱及时给予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并鼓励患者第二天下床活动。⑤穿刺部位血肿: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术肢制动12~24小时,静脉穿刺点盐袋压迫2~4小时,动脉穿刺点压迫6~8小时,及时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渗血,肢体远端的动脉搏动及血运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一般24小时后患者可下床活动。本组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给予压迫止血后没有发生不良后果。⑥头痛:多发生在ASD患者,可能与封堵器金属物质微量释放入血或个人体质有关,本组42例患者有3例出现头痛,均经追加少量肝素或对症治疗后缓解,随访期间未再发生头痛。

先心病患者能否通过介入治疗获得治愈,介入医师水平和经验很关键,但是护理人员也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业务技术,并进行充分的术前护理,正确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详细的出院指导,才能配合好医生的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孔祥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91.

[2]胡洪青,蒲小芳,林琴.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3:37-39.

[3]朱孔荣,袁敏,王新华.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伞治疗房间隔缺损术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2,8(1):77-78.

[4]潘立东,洪云霞,胡智勇,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J].浙江医学,2003,25(3)169-170.

[5]金葵花,袁琰琴,赵品婷,等.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3):182-183.

[6]柳碧云.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缺损术中配合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