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之一。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比较地系统论述了这一问题。在分析了柏拉图《理想国》中“正义”这一概念的内涵以及如何实现这种正义之后,对这种正义思想的合理性进行了反思。柏拉图《理想国》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启示着我们应该树立“正义”这一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同时注重“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并且注重对公民的教育。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
正义是时代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处于不同时代背景的人们对于正义问题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而柏拉图生活的时代是古希腊时代,在那个时代正义更多的是指一种代表着公正的社会秩序。柏拉图则认为正义可以分为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是个人灵魂和国家各个部分达到和谐,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一、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首先批判了以下几种当时流行的正义观:其一,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其二,正义是“以善报友,以恶报敌”;其三,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认为这几种当时流行的正义观念都存在着太过片面或者有其自相矛盾之处,因而都并不可取。在此基础之上,柏拉图并没有马上阐明自己的正义观,直到《理想国》的第四卷他才开始正式论述自己的正义思想。柏拉图认为,正义可以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并且这两者具有一致性,因为“假设有人让我们念远处写着的小字,可是我们视力不太好,幸好这时发现别的地方还有用大字写着的相同内容,那我们可以先念大字,再对照它和小字的区别。”1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先在国家这个大范畴里讨论一下正义的本质,再反观一下个人,这种方法叫作由大见小。”2在这里,柏拉图用“大字”和“小字”类比“国家”和“个人”说明了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具有一致性,同时也表明了要先探讨国家正义再探讨个人正义的原因。由于“大字”比“小字”更容易看得清楚,因而,我们可以先来探讨国家正义,之后,再来研究个人正义。
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是一个“正义”的国家。这个“正义”的国家必须具有智慧、勇敢、节制、正义这四种美德。在这四种美德中,正义是居于首位的,它统领着其他三种美德。在柏拉图看来,智慧、勇敢、节制应属于不同的阶层。智慧与知识相关,它不同于手艺人生产某一具体的器物,而是用来谋划国家大事的,它只会存在于护国者阶层之中。这也体现了柏拉图所推崇的“贤人政体”。勇敢则应属于那些为了保家卫国而去上战场打仗的人,也就是那些所谓的武士阶层。这种勇敢并不是野兽或者奴隶身上所能有的,而是符合法律精神的通过教育形成的体现在国家军人身上的德行。而节制就像是和谐,它不像前面两种美德分别属于不同的阶层,而是为所有公民所有。节制就是被统治阶级要服从于统治阶级的领导,统治阶级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提供很好的统治。在找到了以上三种美德之后,接下来要找的就是最重要的也是统领所有美德的德行——正义。正义没有具体对应的阶层,而是要把每个阶级的人都安排在他们应得的并且能够胜任的岗位上,使他们能够各得其所,从而使社会能够和谐。在柏拉图看来,任何尝试进行社会流动的人,对国家的稳定都有潜在的威胁。人们只需要根据自身的天赋和社会的分工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就可以了,这样这个国家就具备了“正义”,否则就会失掉“正义”。而智慧、勇敢、节制、正义这些品质的具体体现者是具体的、单个的人,也就是说这些人是不同的,不同的个体有了不同的特点。柏拉图进而把人和人划分开来,形成了清晰的等级制度,而这种划分的依据:一是人的天赋,二是社会的分工。“木匠做木匠的事,鞋匠做鞋匠的事,所有人都各司其职,不干涉他人,只有这样分工才体现了正义的影子,同时也是它之所以可用的原因所在”。因此,国家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各就各位,各安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这就是国家的“正义”,否则,“如果一个人天生是手艺人或者生意人,受到财富、身体强壮、政治优势等有利条件的诱惑后,企图爬上军人等级;或者是军人企图爬上与他们身份不相配的立法者和护国者等级;或者这几种不同等级的人企图相互交换工具和地位;再或者同一个人同时兼顾从事多种业务,出现这些交换和干涉的情况的话,你应该也会认为它将导致一个国家的毁灭吧”。
接下来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什么是个人正义的问题了。根据柏拉图先念“大字”再念“小字”的顺序,在探讨了国家正义之后就可以来研究一下个人正义了。柏拉图指出,人的灵魂有三部分组成:理性、激情和欲望。这三者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理性最高,激情其次,而欲望最低。智慧、勇敢、自律和正义这四种品质不仅是国家所具有的,同时,人类灵魂中存在的理性、激情、欲望和正义也能很好地解释这些品质。智慧对应理性,勇敢对应激情,节制对应欲望,而正义在人类灵魂中起到的作用就是要让人类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达成和谐,让这三个组成部分各司其职,互不干涉。而存在于人类灵魂的理智部分,起着为整个心灵出谋划策的作用,在整个心灵中应当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都应当自觉服从于理性。智慧的人基于理性来作出决策,其天赋职能就是用他的聪明才智来管理国家,因而这类人自然就是统治阶级;勇敢的人在面对危险的时候能从激情那里得到力量,其天赋职能就是勇敢无畏地保护这个国家,因而相对应的自然就是武士阶级;剩下的大部分人对应的是欲望,这类人有难以驾驭的欲望,他们被统治者的决策控制和压抑,其天赋职能只是安分守己地为自己的国家从事劳动生产,因而自然地产生了平民阶级。从而柏拉图把国家中的每个具体、单独的个人按照其天赋职能分成了三个阶层:统治者、辅助者和劳动者。
此外,柏拉图还创造了关于“金属的神话”,一方面,让每个人去相信实际上所有公民都是大地母亲的孩子,是兄弟姐妹,让他们保持对国土和其他公民的忠诚,另一方面,他又说人天生是不同的:一种人是用金子做的,一种人是用银子做的,还有一种人是用铜和铁做的。用金子做成的人天生富于智慧,是统治者;用银子做成的人天生勇敢善战,是辅助者,用铜和铁做成的人天生就应该从事社会劳动。柏拉图用一种神话的形式让每个人拥有了既相同又不同的出生,让公民既能保持对国土和彼此的忠诚,同时满足于自己的社会地位,使人能够安于现状,进一步确立了等级制度。
根据柏拉图对其理想国的描绘,生活在这个理想的国度的每个公民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拥有的天赋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的事情,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决不应该僭越自己所属的阶层,由此来达到个人乃至整个国家的和谐和发展。这就是柏拉图对于“正义”这一概念的设想。
二、通往正义的路径
柏拉图在初步勾画了自己心目中设想的正义国家的理想图景之后,继而阐述了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通往正义。
首先,柏拉图非常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图认为,虽然每一个人天生就有正义,但仍然需要教育正义才能真正被启发出来。只有通过教育,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才有可能实现,同时教育也是柏拉图提倡的“哲学王”统治国家的基础。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著名的洞穴之喻:设想有一个洞穴里生活着一群囚徒,他们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且认为只有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但如果有一个人摆脱了这种束缚,走出了洞穴,虽然他开始会有点不适应,但最终会认识到这个真实的世界。可如果这个人重新回到洞穴里,告诉洞穴里的人真实的情况,根本不会有人相信他,而只会认为他在胡言乱语,甚至还会杀死他。通过这个洞穴之喻,我们就可以看到教育的重要作用:“这种技巧的前提是肯定灵魂本身有视力,它不过是认为现有的视力无法准确地掌握方向,或者在看不该看的方向,只要想方设法努力促使它转向就可以了。”3在这里,柏拉图认为人类灵魂本身就有“视力”,能够认识“真理”,教育应起到的作用就是让灵魂实现“转向”。而人类灵魂实现了这种转向,就能够看到“真理”,看到“善”,看到“正义”,并照此行事,建立一个“正义”的国家。
柏拉图认为,只要是国家的公民都应当接受教育,并且从小就要接受教育。柏拉图并不认为教育只是统治阶级的特权,教育的对象应当是所有的国家公民,在这里,也包括了女性。同时,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哲学王”也是通过教育和考试才能被选拔出来的。
其次,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柏拉图能提出这一思想是非常超前的。虽然柏拉图是个天赋论者,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天赋才能干自己该干的事情,而不应该僭越自己所属的阶层,但同时他也认为有能力的女性也能成为护国者或者国家军人,而很多男性却没有这种能力。这正如柏拉图在书中提到的:“任何一项管理国家的工作,都不会因为谁在干就专属于谁,这一点对男人女人来说都一样。各种的天赋才能男女两性都具备。因此不论什么职务,男女都可以参加但就总体而言,女性要弱于男性一些。”4而要使女性的天赋才能能够像男性一样得到发挥,就必须使女性也得到教育和培养:“要平等地使用男人和女人,不区分使用,首先要求给予女人相同的教育”。柏拉图认为应给予女性与男性同样的教育,女性也要接受体育和文艺教育,当女性参加裸体训练时也不应该受到嘲笑。在这里,柏拉图充分肯定了女性的作用和地位,这不仅给予了女性平等的地位和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实力的提升。然而,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时代,这种超前的思想注定不可能实现。
最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正义理想,构筑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家,柏拉图还提出了“哲学王”这一概念。他指出,只有哲学家才是统治者候选人,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有治理国家的一切知识和技能。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这一点:他把国家比喻成一只船,把国家中的公民比喻成这只船上的船员,那么,国家的统治者所需要的管理国家的知识和技能,就像是掌舵者所需要的航海的知识和技能,而这种知识和技能只有哲学家才能驾驭,因而只有哲学家才应该是统治者,并由此产生了哲学家国王。
三、《理想国》中正义思想的启示与反思
虽然柏拉图的理想国最终没有建立起来也不可能建立起来,但是《理想国》中闪耀的正义思想在今天仍未过时,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柏拉图提出了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用“正义”这一价值观来引领社会风尚。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具备正义、智慧、勇敢、自律这四种美德,而正义在其中应该起着统领作用,成为社会的首要价值。而中国共产党同样也认识到了“正义”这种思想观念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就包含了“公正”这一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然而如果没有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就难以调动全社会的生产积极性和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因而,我们应坚持用“正义”来引领社会风尚。其次,柏拉图重视道德的作用,梦想依靠伦理道德的力量使全体公民获得幸福,国家能够繁荣富强。他认为,用道德完美的“哲学王”来统治国家才能实现国家的正义。这当然是一种空想,完全不可能实现,然而其对于伦理道德的重视仍然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用道德的力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塑造人,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在今天依然意义深远。最后,柏拉图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了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柏拉图认为,教育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军人和统治者。在今天,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教育工作,加大教育投入,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急需人才,推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不可否认,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公正、和谐、美好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图景,似乎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理所当然地都能够获得幸福的人生。然而,事实却似乎并不是如此。首先,“理想国”中存在欺骗。比如,柏拉图在提出关于“金属的神话”时,明显是一种谎言。然而,柏拉图似乎并不关心这一点,他的目的只是为了他的“理想国”中的公民既能对国土和彼此保持忠诚,又能安分守己,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生活地位。其次,柏拉图只强调“人治”,却忽略了“法治”。他希望用“哲学王”统治国家,然而统治者并不一定能够做到正义。根据柏拉图的理论,正义即心理和谐,统治者是那些拥有理性的人,拥有理性的人能够公正地做事,那么,统治者自然能够做到正义。然而,这种“精英统治论”真的没有问题吗?拥有理性的人的人就没有自己的私人利益吗?最后,假使统治者能够做到绝对的正义,“理想国”的存在也天然就没有正义。柏拉图所创造的“理想国”处处体现着清晰的等级制度,无论是把公民划分为三个阶级,还是那个关于“金属的神话”,都告诉人们你的生活地位是什么,并且要安于这种生活地位。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其实是天然的不平等的。在这个社会中,其他阶级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于统治者,个人必须臣服于国家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公民牺牲个人自由中的方方面面,这就必然导致极权国家的产生。综上所述。我认为对于绝大多数重视自由、热爱自由的人来说,这样一个没有自由、民主空气的国度是并不值得向往的。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2]成官泯.试论柏拉图《理想国》的开篇—兼论政治哲学研究中的译注疏[J].世界哲学,2008(4).
[3]袁久红,王海风.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一一《理想国》的政治哲学解[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注释:
1柏拉图:《理想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9页。
2柏拉图:《理想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9页。
3柏拉图:《理想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26页。
4柏拉图:《理想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