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课堂学习风气的几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营造良好课堂学习风气的几点策略

舒捷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315016

摘要: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数学教学研究室主任的孔企平教授针对“有效教学”的策略强调: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因为它是建立班级良好课堂学习风气的最基础的内容。通过学习,我的理解是: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互动参与,作为教师首先要懂得尊重学生,积极地关注学生,并且主动“抓”住学生。而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他能否做到“目中有人”,即“目中有不同的人,目中有每一个人”。

关键词:学习风气教学策略

我认为,在课堂上要学会做个“有心人”。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上的实践过程,谈谈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想法,希望得到老师们的共鸣: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学会造势(即关心、爱护)

我认为,备课首先可以从课堂备起,即“备课堂”。走进教室,看看黑板是否洁净,看看讲台上教具是否齐整,走到两侧看看黑板是否反光,这些都能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感染作用,也是造势。试想,当把窗帘缓缓拉上,打开灯,营造出了最好的视觉效果。此时,学生的目光已把你锁定,他们会共同期待演出的开始。如今,只要是我的课,我的学生都能提前做好所有这些准备工作。

平时在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老师不太情愿走近学生,整堂课站在讲台上,把自己凌驾于“课堂权威”的位置。我觉得这样可能会忽略学生的表现,忽视他们的感受。所以我建议,我们的老师应该尝试走下讲台,不仅仅是身体走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相信,这种“无声”的行为赢得的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注意,更是赢得了学生的感情。

二、“是金子总会发光”,学会分层(即理解、宽容)

和老师们经常说起如今的高中课堂,总能发现这样一些场景:台上教师津津乐道,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台上布置任务,台下不知所云;台上提出问题,台下无人应答。造成这种尴尬局面,我认为,其根本就是我们没有认真“备学生”,同时又缺乏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我觉得,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吃得了、吃得好、吃得饱,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实施分层教学。其中分层次备课、分层次设计课堂提问尤为重要。比方说,为消除学生的畏难、自卑心理,我会严格考量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采取“教学热点冷处理,教学冷点热处理”的策略。对此,我的解释是:碰到容易题我会说很难,让学生饱尝成功的喜悦,等于“抓基础”;碰到中难题我会说很容易,让学生尽可能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等于“抓重点”。

三、“心中自有青山在”,学会提问(即公平、民主)

曾听一位老师说起“教学民主”,意思好像是说,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分好坏,不分优差,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课堂上,教师不应总是叫固定的人回答问题,而应把机会均等地分配给每一位学生。可现实中,我们又做得如何呢?很多时候,为赶教学进度或某些主观原因,我们总是急不可耐地选择上课表现突出的学生即通常意义下的好学生来回答问题,久而久之,课堂成了少数人的专利,最终的结果就是不仅没有带动其他学生,而且无意间对多数弱势群体产生了莫名的不信任。这不免有种教学势利之嫌,这样的不公又如何能保证“教学民主”的实施呢?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作了多种尝试,为考虑更多学生的参与面,在提问对象上,我经常会采取小组连答、学号抽问、日期排列等等。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套用学生的话说:“我们时刻准备着!”

四、“一石激起千层浪”,学会激发(即鼓励、启发)

前面说到“提问”,我觉得它本身就是我们年轻老师的短板。如果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不懂提问的艺术,就会出现不少提问的误区:问题过大、过难,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从表面看,虽然也完成了提问的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老师的高明;问题过小、过浅也是不可取的,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或是某些肤浅的“填空问”、“选择问”,在表面看似热闹,却无太多思考价值。我的建议是正确把握问题难易程度,控制数量,精挑细选,做到有感而发。提问措辞上可以多些创新:“这样的观点你同意吗?”“来吧,大胆地作一下判断!”“看得出你有主意了,请说吧!”“你如果认同,你会选择谁?”……当然,也要注意减少或回避“惩罚性提问”,因为经过本人多年实践,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五、“一双慧眼识珍珠”,学会观察(即关注、帮助)

每当上完课后,很多老师特别是新教师总是感慨自己的感觉如何如何,写“教学反思”也习惯于沉醉在自身的得与失,却很少关注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何况是他们的感受和体验。事实上,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眼神和表情,都是内心情绪的真实流露,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擅于观察学生。

比如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困惑——眉头紧锁,嘴唇闭拢,神情焦虑不安;理解——双眉舒展,面露微笑,频频点头;专心听讲——目光凝视,神情专注,嘴唇微张;心不在焉——目光游移,表情不然,眉头时展时锁,有时口中还念念有词;不耐烦——双眉紧锁,口有烦言,焦躁不安,左顾右盼……

我认为,新老教师的最大区别在于老教师能对学生反馈的信息作出最正确的判断和最及时的评价。所以我相信,有经验的老师们决不会等闲视之,要通过不断学习与反思,经常关注教学细节,真正做到“目中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