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郭静(河南省焦作市中心血站河南焦作454150)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4-0296-02
【关键词】采供血设备的购置确认使用维修强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一九九八年《献血法》颁布以后,输血安全已经成为全国卫生系统一项重要的工作,先进的采供血设备已成为各级采供血机构的物质基础和现代化的标志。安全的采供血工作依靠于先进的设备,而做好设备管理是采供血工作提高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计划购置、认证、使用、维修、强检等过程。各个环节都必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购进的设备发挥较高的效益,使各级采供血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现就采供血设备的管理谈谈个人看法。
1医疗设备的购置
科学、合理地投资决策是采供血工作质量控制的有效保证,使采供血工作能够沿着良性循环的轨迹发展。
1.1经济原则
我们本着厉行节约,降低成本,合理利用有限资金,来保证采供血工作中每个环节安全、顺利的进行。
1.2实用原则
根据本单位规模、人员技术水平和现有条件等现状,适当考虑将来的发展而选择设备标准,要本着从需要和可能出发,分轻重缓急,统筹规划。总之,要为本单位节省资金,同时又能购买到实用且较先进的设备。
2购买前的论证
采供血机构在确定购买某一台设备之前,必须要从大局出发,按照血站“两个规范、一个办法”的有关规定,不能只凭主观判断,不做成本分析。一般由科室负责人提出设备申请,对设备项目的工作目标做出自我评估和设定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工作计划目标,由办公室对设备的市场同类产品做出投资评估和购置方案,再报上一级主管部门研讨批准后,由办公室办理进货合同。
3入库前的验收
由于设备验收工作是保证设备安全、正常使用的第一关,直接关系到采供血工作的安全和本单位经济损失。因此,在验收时,严格履行购买合同,要做到严格外观检查、设备标配产品数量检查和科室使用人员的现场培训等。参加医疗设备验收的人员应该包括使用科室主任、办公室负责设备管理人员、安装工程师,三方到场,各负其责,共同开箱验收,共同把好设备质量关,达到保护本单位利益的目的。
4医疗设备使用前的培训
设备除自身的质量外,能否顺利使用还受设备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使用环境、保养、维修等因素的影响。设备验收完毕后,必须对该设备使用负责人进行现场培训,使科室使用人员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以及仪器日常保养维修,特殊设备和贵重设备需安排科室专人负责,以确保仪器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
为了充分发挥仪器的最大效能,减少资产的浪费,在不影响本科室使用的情况下,其他科室可以借用,同时科室之间做好借用记录,使其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功效。
5设备确认
在设备管理当中,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设备确认,设备安装或维修结束后只填写相关的安装报告单和维修记录,如果没有对设备安装或维修进行确认,实际上是不完善的安装或维修程序,因为安装或维修记录只是设备静止状态或理想状态的情况说明,并没有真正运行起来的报告,设备确认正是设备无论安装还是维修在一定条件下正常运行后的书面材料,它包括确认计划和确认报告。确认计划和报告还要主管领导签字。
6建立设备管理台帐
通过安装、验收后正常使用的设备应统一登记入设备台帐,同时给设备配发相应的设备履历卡。履历卡与台帐登记内容相同,标明此设备的产地、购买时间、经销公司、设备编号、使用科室、使用状态,实现“一机一卡一台帐”的三统一,便捷、有效的保证了设备的管理。
7日常维护和修理
7.1定期保养
设备定期维护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保修期间,应按合同所订的条款,要求厂家进行定期参数检测、机械部分润滑、管道冲洗等工作。没有对厂家做日常维护要求的设备仪器,操作者也应定时对仪器进行自检、日常维护,建立保养制度,进行科学、有序的保养。
7.2问题设备及时维修
设备维修部门在接到科室的报修后,应及时赶赴现场。维修人员应详细询问故障发生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并认真登记入设备维修台帐,以便给维修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在维修过程中,抓紧时间与相关设备厂商联系,安排维修工程师及时修复。针对外地工程师旅途时间长、维修费用高的情况,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第一时间与使用科室进行沟通,合理安排维修计划。
8计量设备定期强检
根据采供血机构发展要求,定期与当地技术监督局联系,严格执行法定计量规程,科学地安排周期强检计划,组织开展周期性设备强检,并建立台帐记录及技术档案的保存。需检设备必须经过计量部门计量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总之,加强采供血设备管理,能够提高设备使用率,延长设备寿命,促进采供血机构技术的发展。本着为本单位着想、为采供血事业着想,加强对设备的科学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减少成本支出,必定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姜远海.临床医学工程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贾国良.医疗设备信息,2002,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