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优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创设情境优化教学

林琦璋

平远县城南中学林琦璋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况。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有“问题”,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是指学生个体与已有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还不能理解或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结构,“问题”不可以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轻易解决,否则就不成为问题了,当然,问题的障碍性不能影响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是学生通过探索能获得解决的,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其次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想像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在实践、探索、思考、交流中快乐地学习。

一、通过类比的方法创设情境,优化教学

我们首先要挖掘出类比思想,注意问题设计的结构具有可比性。学生类比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再来学习新知识。以这种方式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简单有趣,充满信心。

以教学“分式的约分”为例,上课先让学生观察:

三、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优化教学

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着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的个体,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解决符合他们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时选择一繁简得当,难易适度,“高而可攀”的问题精心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他们探究的心扉。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这一内容时,我采用师生同时计算682、932、1022、992来导入新课,教师口算,学生笔算,结果总是老师领先。然后再让学生随便报一个两位数的平方,结果老师对答如流。“真奇怪!老师怎么这么快就说出结果?”这引起了学生的奇妙感,产生了疑问,进而激起了求知的欲望,引起了兴趣。此时教师把话题一转,“欲知奥妙,得从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开始。”学生一个个睁大好奇的双眼,期待老师的讲解。

四、通过穿插故事创设情境,优化教学

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有趣的相关故事,不仅不会冲淡教学重点,而且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无理数教学时,介绍希帕萨斯因揭破了华式学派神秘面纱而被丢进大海的故事;讲函数时,向学生介绍数学大师欧拉的非凡数学创造力和顽强的毅力,欧拉在过度工作双目失明后,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罕见的心算能力,在最后的17年里口述了近400篇论文和好几本专著。学生听了这些故事,很受启发。

五、通过实际问题创设情境,优化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现实。只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数学与生活联系密切。例如,在教学“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因式分解的方法”时,我首先出示引例;“十一”黄金周期间,绍兴国际商大厦为了吸引顾客,所有商品一律打8折,小聪妈妈在服装柜给他买了一套衣服,原价240元,实际付了元,在鞋帽柜给他买了一双鞋子,原价120元,实际付了元,在文体柜给他买了一只排球,原价40元,实际付了元,小聪妈妈一共付了元?

在学生逐一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等式0.8×240+0.8×120+0.8×40=0.8×(240+120+40),用字母表示数,ma+mb+mc=m(a+b+c)。提出问题,这个等式与我们前面学过的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吗?从而引出课题。这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因式分解。

六、通过组织游戏创设情境,优化教学

课堂中设置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应用,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有裨益。例如,在教学字母表示数,我做了一个这样的游戏:

教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都唱过几歌,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唱一下(屏幕显示内容)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教师:如果青蛙王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宴会,来了很多很多只青蛙……,我们该怎么唱下去呢?

学生:他们是有规律的,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扑通、扑通、扑通X声跳下水……在充满愉悦的游戏中,难点已迎刃而解。

古语:“学起源思,思起源疑”。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提示事物的矛盾,引起学生认识冲突,意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探求的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走向知识的殿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