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先期学习”的有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利用“先期学习”的有效教学

黄赵勇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南瓯校区325000

摘要: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正视孩子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对本知识有一定了解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先期学习”。教师要课前设计适合的预习纲要,进行正确的预习指导,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利用孩子的“先期学习”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利用先期学习有效教学

“先期学习”我们可以理解成“先于课堂教学之前的学习”,也就是在老师组织全班同学系统学习之前,学生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对某一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形成了个性化的理解。

一、正视“先期学习”现象

1.“先期学习”必然存在。

学习型社会孩子们成为时时处于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在最近发展区内有很多知识经验就内隐性地自然生长而成。

2.“先期学习”存在差异。

先期学习是学生没有预定目标的个体不自觉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的成效就有着较大的差异性,甚至是形成了错误的理解。

二、基于“先期学习”进行预习指导

预习是先期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在临近正式学习时,带着为正式学习做准备的明确目的性,也有着较明确的学习素材,是一种时效性较强的先期学习。数学知识属于数理逻辑知识的范畴,数理逻辑知识包含物理知识,需要通过更复杂的动作才能习得。

1.设置思维支点,有利迁移。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迁移,我们要通过预习提纲,让学生把已有的无意先期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联系。提纲中要设计一些上位知识作适当的延伸,蕴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促进数学素养的形成。

如《认识分数》一课的预习提纲可以这样设计:

(1)看图(多个动物分一个物体)各写一个分数,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2)独立思考:把一盘桃、一箱桃、一车桃、10000个桃分别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一?为什么?

根据平均分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寻找学习素材,做好准备。

在学习“量与计量”“几何形体”等内容之前,往往需要学生就课堂学习的素材和器具等进行准备。在这个准备过程中,了解了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对知识的基本属性和核心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如《面积单位》一课的预习提纲可以这样设计:

(1)用卡纸做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做一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2)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接近1平方分米?带几个来学校。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3.经历思索探究,积累经验。

思索探究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也是预习的重心。可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课前让学生边探究边思索边发现,从而理解所学的知识。

如《循环小数》课前预习提纲可以这样设计:

(1)计算:4.2&pide;0.732&pide;62.7&pide;11

(2)在计算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发现了什么有趣的规律?

(3)计算13&pide;11,看它的商是否与你发现的规律相符。

(4)如果你想了解这方面的更多内容,可以阅读书上“循环小数”的有关知识。

4.丰富知识储备,开展调查。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常常不能完全融入纷繁的数学情境中。可设计一些调查形式的预习提纲,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阅读书籍、网络搜索等形式,了解与新知识有关的生活应用、数学文化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数字与编码》课前预习提纲可以这样设计:

(1)了解110、120、114、112这些特殊电话号码表示的含义。

(2)调查自己生活区和出生地的邮政编码,记录下来。了解投递信件为什么要注明邮政编码,邮政编码中的每一位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3)了解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记录下来。了解身份证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尽可能将你所收集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带来与同学交流。

三、基于“先期学习”的课堂组织

学生的“先期学习”不仅挑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组织,也是为我们供了调整自己的组织方式、转变课堂学习形态的良好契机。

通过布置预习作业,让每个学生有目的地被动地进行一次较完整的“先期学习”,缩短学生个体间学习起点的差距,在教学组织上就会有不同的预案设计,课堂学习的形态随之转变。

这样的课堂组织没有去创设情境,却安排了预习、复习,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的“先期学习”在讨论中整理,使之系统化。学生只要将自己所知的知识纳入一个框架之中,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就可以了,以便能够用这个框架去容纳、生成丰富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