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导入的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高中数学课导入的艺术

方国顺

南阳市八中方国顺

“灵巧的导入”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犹如一杯醇香的清茶,点点滴滴沁入学生心田,让他们迅速进人课堂教学状态。使他们的思维处于高度积极主动状态,这对于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效率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千万不可小视。精彩的导入不仅能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导入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导入的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方面:一、学习负担过重加上数学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二、学生每天需上七节课,不管从生理还是心理都会产生疲惫感。三、高中生具有好奇心理。因此,学生需要活泼生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导入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准备状态。只有这样,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数学课堂。因此,高中数学课堂需要有特色的导入。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十几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讲等比数列的性质时的推导可以先回顾等差数列的性质,通过类比可得其性质。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当新旧知识联系较紧密时,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课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递进。从而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类比导入法:在有些课题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类似时,可运用类比法提出新课内容,促使知识的迁移,比旧出新,自然过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更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数学考试中类比题型屡见不鲜,通过平时此类练习也会较好地提高学生在习题中的推理能力。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记的更清。

四、反馈导入法: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椭圆的几何性质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高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在复习函数的值域和最值时是否可以直接代入,举两个例题一个可以直接代入另一个不可以直接代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求值域的常用方法。现在我们就探讨这个问题。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椭圆的定义时,我找来一根木棍和一条线绳。这样就有了两个定点,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就是椭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俗语、谚语、名言警句导入法:在讲集合这个概念时,因为它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引入这个概念,可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引入主题,因为除了感情因素外,人们把同一地域的人看成一个集合,用这句俗语引入再恰当不过;又如讲到一一对应时,可用“一个萝卜一个坑”展开.又如讲到极限时,可用一句著名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这个具有诗情画意的诗句引入极限,使学生从形上来理解,让学生更易感受数学,从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在讲指数函数的定义时,可和学生一块做游戏:每人拿出一块正方形的纸从中间对折,沿折痕撕成2张纸,把这两张纸重叠后再从中间对折,沿折痕再撕一次,2张纸变成4张纸,把4张纸重叠再折再撕,……若撕了x次得到了y张纸,你能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吗?通过游戏,学生很快回答:y=2x.函数特点为:指数形式,底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从而引入指数函数的定义。这样可使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强调式导入法:强调式导入法是根据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而二次函数又是函数的重点,它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导入的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