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音乐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方式。如何更好的在音乐教学中客观的运用音乐美学中的教育观?笔者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核心以及自身的素质培养等方面来论述其理念的实现途径,就当前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以便于运用到自身的实际教学中。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师音乐教学
前言
音乐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音乐的科学,是用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和审美的部门美学,具有启发人类审美思维和创造的作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审美”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基本理念,渗透于音乐这门学科,音乐美学与音乐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让音乐美学的教育观在音乐教育中发挥其作用,是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无法规避的问题。
一、强化教学理念,明确教育对象
虽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在音乐课堂中突出“审美性”,但是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其实是教师的思想观念的问题。在很多一线音乐教师的观念中,认为音乐审美就是欣赏音乐,而忽视了音乐中作品的背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使音乐课的“审美”局限在了表面,忽略其内涵。我国的《音乐》教材中使用的音乐大部分是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和近现代音乐,这些音乐与普通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是脱节的,因此,会让学生造成音乐课上的音乐“高高在上”,自己听不懂、不理解,更胜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听不懂就更不想听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在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在备课阶段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音乐课堂上多融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例如凤凰传奇所演唱的歌曲在一些音乐老师的心目中属于“口水歌”,但他们在中小学生中的知名度却很高,经过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凤凰传奇的歌曲中通常会使用大量的民族元素,例如他们的代表歌曲《荷塘月色》中,使用古筝和曲笛作为主奏乐器,调式也是采用民族调式来完成,我们在学习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将其拿出来分析与讲解。这样不但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使学生能够走近音乐、喜欢音乐从而听懂音乐、深入音乐。
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启发学生的思维
从音乐美学角度上说,艺术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材料具有非物质性,看不见也摸不到,正是因为这种特性,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思维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他们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相对自由的个性的理解,没有对错之分。但现如今的中小学生,大部分的思维都比较固话,他们习惯于回答“1+1=2”这种有固定答案的问题,面对非物质性的音乐问题,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此教师在授课时注意在欣赏作品之前,可以给学生简介该音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或先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带着这些背景在欣赏时,怀着作者的心情,身临其境,以此得到一个丰富的音乐形象,与作者产生心理共鸣,从而更好的欣赏作品,体会作品的创作精髓,达到理想的审美效果。例如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黄河颂》,由冼星海作曲,创作该作品时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在欣赏时,带着作者高涨的爱国热情,相信学生能更好的理解音乐。
三、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更能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使学生对作品有更直观的欣赏感受。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声乐、器乐、舞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所长,在课堂上亲自示范,以美妙的歌声、乐器声,优美的舞姿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瞬间得到享受。在课堂上使用电子产品播放的歌曲,一定不会有教师现场表演带给学生音乐美的冲击力强,以音乐带动学生,给学生更好地音乐感受。音乐不仅由简单的节奏、节拍、旋律组成,还有和声、复调、调式与调性、配器、曲式音乐组织形式的运用。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价值不止作品中音符本身,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也要完善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包括对中外音乐史的了解,加深对音乐流变的从识,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
结语
我国的音乐课堂被称为美育课堂,上音乐课的过程也是美育的过程。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音乐美学修养也成为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但现在很多音乐教师认为音乐审美就是多听音乐,忽视了音乐内涵。教师应该在强化教学理念,明确教学对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在课堂讲解中,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体验作品的内在情绪。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结构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生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欣赏音乐,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音乐美学修养,获得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3]季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分析与实践》[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作者简介:曹颀豪,(1995年4月—),女,汉,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