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内二科836500
伏小亮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内一科836500
【摘要】目的:对比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直接介入治疗与溶栓后介入治疗两种方法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借助于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共计40例)与对照组(共计4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直接介入治疗与溶栓后介入治疗。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心电图ST段下移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病死率对比,观察组40例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与直接介入治疗相比,溶栓后介入治疗能够显著地优化疗效,可普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溶栓后介入
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属于多发疾病,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便是急性心肌梗死,这一疾病起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及时地给予有效干预,否则,患者便会有极大的生命危险[1]。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介入疗法属于常用的疗法,有着确切的疗效,但是既往临床实践发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治疗与溶栓后介入治疗的效果不尽相同,为了明确上述两种疗法的实际效果,特开展本次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借助于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共计40例)与对照组(共计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6~83岁,平均(66.1±3.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7.5h,平均(3.0±0.7)h;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8~86岁,平均(66.4±3.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0~7.0h,平均(3.2±1.2)h。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本次研究有着极强的可行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行溶栓后介入治疗
本组入院后,给予其阿司匹林,使用方法为口服,然后再对其行静脉溶栓术治疗,主要治疗内容包括静脉滴注尿激酶静、行冠状动脉造影等,其目的在于及时地明确患者的梗死血管,然后对其行冠状动脉再通术治疗,方式为直接导管介入,术中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行血管成形术[2]。
1.2.2对照组行直接介入治疗
本组入院后,给予其阿司匹林,使用方法为口服,为了确定梗死血管,对其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直接行冠状动脉再通术治疗,配合血管成形术,手术方式为直接导管介入。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心电图ST段下移率、心血管事件(主要指急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再发作等)的发生率、病死率。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分别使用(X(—)±S)与t表示、检验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并分别以率(%)与χ2对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进行表示、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两组血管再通率、心电图ST段下移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病死率对比,观察组
40例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静脉溶栓治疗属于常规方法,其治疗价值集中于溶解冠状动脉血栓,能使左心室功能和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但是单一的静脉溶栓仅仅能使30%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3]。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包括疗效确切、损伤小等,能够对患者的血管梗死情况进行明确,血管再通率显著较高。但是介入治疗并不能完全替代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介入治疗前对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为手术治疗奠定良好基础,对于改善介入治疗的疗效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4]。
本次研究中,两组血管再通率、心电图ST段下移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病死率对比,观察组40例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与直接介入治疗相比,溶栓后介入治疗能够显著地优化疗效,可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黄丹丹,廖成标,乐建华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介入与急诊介入的疗效对比[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5):607-608.
[2]杨崇贵.溶栓后介入疗法和直接介入疗法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对比[J].医药前沿,2017,7(14):239.
[3]周少名.溶栓后介入治疗和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分析[J].医药前沿,2017,7(8):256-257.
[4]张春丹.溶栓后介入疗法与直接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9(1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