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学会“观乎文章,闻乎钟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教学生学会“观乎文章,闻乎钟鼓”

潘小彧

——浅谈信息技术课上的审美教育

陕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学(714000)潘小彧

【摘要】在新课程中,国家把审美教育列入新世纪人才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就信息技术课本身而言就非常讲究美,更易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中,我首先从学生的兴趣中培养他们对色彩的理解,其次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作成就时推动学生对动态美的体验,使信息技术课不仅有了自己应有的含量,而且还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欲望、创作和欣赏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审美教育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审美教育色彩美审美素养动态美整体布局

壮阔到“大江东去,浪淘尽”,细腻到“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宏大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纤柔到女孩子服装搭配,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没有美的眼光是断然不行的,正如庄子所说“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所以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教会学生创造美欣赏美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是一位教信息技术课的老师,我充分利用我的课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1用兴趣推动色彩美的培养

信息课的教学不单单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内容、会使用几个功能按键,因为这个课的内容本身就非常讲究美,便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EXCEL表格的设计,WORD板报设计,PS图片处理,FLASH动画设计,FRONTPAGE网页设计等等,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做不出好的作品,所以更重要的是帮学生学会审美,形成一种品味,培养一种内涵,提高学生的自身审美素养,以利于以后的发展。如果一位老师在讲《PS图片处理》时,使用了几张色彩黯淡不太吸引人的图片,穿了色彩搭配没什么特点的衣服,学生的第一印象可能会非常模糊,甚至可能上课没多久就有学生去”偷菜“了——因为很多时候信息课吸引学生的也许就是可以上网玩游戏。反之老师如果对色彩搭配掌握和运用恰当,那效果可能就不一样了,因为毕竟美的东西人人都喜欢。

在讲网页制作中,第一节课我主要想让学生对颜色有一定认识,自己能进行一定的色彩搭配,能将主题和颜色协调起来,有一定的欣赏水平。为了吸引学生注意,上课时我刻意穿了一件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简洁鲜亮的衣服,一进教室就引起了学生的惊叹,牢牢地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和探求欲望。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活用学过的相关知识,我在自己的课堂上还融入了语文课上的相关审美知识。记得在一次语文公开课上语文老师讲《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讲到了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我就让学生回忆当时所学的内容,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电脑课的文化内涵,且再次认识了色彩。

有了这些准备之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网页,要求学生不必细看内容,只注意网页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结果学生的回答有90%不是网站丰富的内容,而是鲜亮的色彩,就像老师一样,还是昨天的老师,光是换了身不同色彩不同搭配的衣服就足以让他们惊叹。这样学生自然就认识到了网站设计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对色彩的运用和搭配。因此,在设计网页时,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色彩的搭配。之后我再选多几个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网站让学生自己欣赏、分析,学生会很快明白不同色彩有不同的含义,色彩与人的心理感觉和情绪也有一定的关系,利用这一点可以在设计网页时形成自己独特的色彩效果,给浏览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冷色调,即青色、绿色、紫色等色彩的搭配运用,可使主页呈现宁静、清凉、高雅的氛围,就像王维的田园诗“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中的一样,清新自然,多用于科技、学校、教育等网站。

最后我让学生看相同主题的不同色彩的网页,让学生讨论哪种好?学生很快就能梳理出色彩搭配恰当合理的网页好。这时再及时的补充一些颜色搭配方面的知识,就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学生就在兴趣的推动下一点点探究色彩在网页制作中的奥秘,一点点培养起了色彩方面的美感。

2用成就感催生动态美的体验

学生懂得了色彩的运用及搭配,只是懂得了静态的美,而静态美的创造与欣赏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在这一点上我采用了“成就感催生”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讲《Flash动画加工》时,我告诉学生一段动画片的主题,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其中的一段音乐,并在脑中自由想象其中的画面。当学生沉浸在美丽的音乐和自创的美妙动画中时,一种美的体验就被催生了。这个过程后,我让学生把从音乐中感受到的意境画到纸上,并在小组展览,选出一幅最好、最能表达音乐意境的图片,参加全班的评比,最好的一幅图片由大家共同点评。学生互相欣赏彼此“原生态”的作品,都很好奇也很兴奋,一种成就感催生了他们对流动美的认识。当学生对音乐中那流动的画面美有了自己的认识时,我才将Flash音乐本身所带的动画给播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别人的动画效果,分析是他们自己画的好呢,还是Flash音乐本身所带的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的成功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情感和思想状态。这些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下一步学习的铺垫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把学生对学问的渴望变成教学的基础和动力,才能确保学习的成功率。主体性学习方式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起点出发,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

2.2探究性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但它又是一种受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制约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探究学习方式的时候,要力求避免假探究行为,也就是探究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或是完全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应用探究学习方式旨在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与发现中深入文本,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使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步步深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合作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应该是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有些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忽视对学习内容的设计和主题的构建,这是有违课程改革初衷的。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应力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按照课标要求寻找适合小组学习又能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合作点,让学生在发出信息和索回信息中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知情交融,合作交流,切磋提高。教师不仅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及时把握住那些生成合作学习的契机,这是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充分体现,也是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

3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未来展望

3.1学习内容:打破教材中心——走向综合。当全世界把教育的目光集中在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对此不能再等闲视之。这注定语文这门课程应该是一门主题统领下学科整合的大课程。打开一个年级的所有课本,我们很容易发现不同学科的内容安排都有不少惊人的相似因素,它们就像同一样事物的各个不同侧面散见于不同学科之间。比如关于国旗:语文课本中有诗歌《升国旗》,音乐课本中有《国旗国旗,真美丽》,美术课本中有《画国旗》,而劳动课本中则是做一面国旗。虽然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和本身的学科特点,但不容忽视的是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整体关系。

3.2学习主体:打破教师中心——走向自主。当今教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已经为大家接受,率先在中学举起旗帜的是江苏洋思模式和山东杜郎口模式,然而在小学采用一种普及性的自主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尚为少见。不过,正在江苏如皋风起云涌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广泛实践与研究,引得外地同行不断地前来参观、研讨。真正自主学习的孩子是幸福的,是高效的,是能干的。未来的课堂一定会是孩子真正自主学习的时空。

3.3学习形式:打破课堂中心——走向生活。我们需要“作为实践的课程”,而不是需要“作为事实的课程”(作为实践的课程,其出发点并非知识的结构,而是知识是如何被共同活动着的人们所生产)。只要存在不足,改革就势在必行,然而任何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标准和依据我以为应该是是否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的改革才会贴近世界的主体——人类,才会成就社会真正意义的发展和民族素养的提高!

4结语

综上,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实践”已经成为当下广泛认同的教学理念,它整合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活动,拓宽了语文活动的视野。与此同时,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新课程着力提倡推广的新学习方式。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新课程标准中还非常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施的过程正是师生知识增加、能力增强、素养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真正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忠豪等.新中国60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语文教学通讯,

2009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一)演变[J].课程·教材·教

法,2004.2

3麦克·杨.未来的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