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福建南平354200)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70例患者临床资料,主要为:年龄资料、性别资料、发病年限资料、吸烟史资料、严重程度等级资料、加重频率资料、每次加重持续时间资料、糖尿病资料、并发症资料等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70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80株,多重耐药感染患者20例,检测出革兰阳性球菌20株(25%),革兰阴性球菌45株(56.25%),真菌15株(18.75%)。且不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多重耐药菌感染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回归分析中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中,急性加重与抗菌药物的服用时间与糖皮质激素使用频率高属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多重耐药感染防治,需加大社区与医院之间的合作力度,有效防控危险因素。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属于呼吸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临床症状多为慢性与进行性呼吸困难。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升,致死率提高,已经造成了大范围的影响。根据研究可以得知,多重耐药菌感染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主要原因,因此下文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收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7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40例,最大年龄90岁,最小年龄37岁,中位年龄(70±1.3)岁。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收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70例患者临床资料,主要为:年龄资料、性别资料、发病年限资料、吸烟史资料、严重程度等级资料、加重频率资料、每次加重持续时间资料、糖尿病资料、并发症资料等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诊断标准
(1)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量明显增加,脓性痰的症状严重。经肺部听诊,可闻明显的湿罗音,经实验室检查,患者的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提高,经X射线检查,胸部提示有双肺纹理与浸润性的炎性病灶。(2)严重程度分级:对急性加重患者进行深部痰标本分离培养,分离出三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在连续三次菌株培养中检查出统一多重耐药菌菌株。
1.4纳入标准
(1)纳入:在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界定出耐甲氧西林黄金葡萄球菌、产超光谱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等。(2)排除:予以患者呼吸道中定植多耐药菌菌株,没有感染。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判定为p<0.05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菌株分离分析
对70例患者的菌株分离情况进行分析,共分离出80株菌株,如表1.其中,3例患者同时感染了CRE与肠杆菌科细菌等,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对比明显。
2.2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中发现,年龄、吸烟史、严重程度等级、发病年限等都属于危险因素。年龄大于60岁、吸烟史超过10年、发病年限超过5年、严重程度等级为Ⅲ级以上的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高,可判定为独立危险因素。
3讨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危险因素应该包括:气管切开、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深静脉穿刺置管(或PICC)、留置鼻饲管、留置导尿管、反复抗生素使用、糖尿病、激素使用等等,在临床研究中可以得知,受到此类危险因素的影响,患者的多重细菌感染率较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属于呼吸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在发病之后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呼吸困难、痰多、咳痰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直接影响。且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发病周期很长,很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的肺部功能将会下降,肺部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逐渐增加[1]。根据调查可以得知,频繁发生急性加重症状,会导致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抗菌药物与激素的使用次数明显增多,导致多重耐药菌的风险率有所提高,甚至会提升患者的死亡率。同时,糖皮质激素与相关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也属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2]。通常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可以全面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加重次数,但是,如果长期的使用会导致患者的集体免疫功能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明显提高,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使用激素的过程中,应衡量疗效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口服激素的使用量,并遵循广泛性与合理性的原则,更改抗菌药物,保证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另外糖尿病因素、血浆白蛋白因素、血糖升高因素也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开展临床治疗工作[3]。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过程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病程、糖皮质激素等,还含括病史因素,建议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针对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通过多重方法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并做好各方面管理工作[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中需重视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将社区与医院有机整合,结合危险因素开展防治工作,鼓励患者戒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预防空气污染问题,避免与呼吸刺激性的物质相互接触,并合理使用流感与肺炎链球菌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问题,保证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需要科学化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及时的针对血糖进行控制,确保增强患者免疫力,达到预期的防治目的[5]。为了更好的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危害因素,在临床工作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3.1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报告的分析
对患者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进行分析,通过微生物实验室的细菌培养与检定,在检验报告上标注信息,通知临床科室与值班室,及时沟通主治医师,进行多重耐药菌的上报。科室应记录信息,开展多重耐药菌等级内容、消毒数据的检查工作。
3.2消毒隔离
在确诊之后采用隔离措施开展工作,明确标准预防要点,筛选最佳隔离方法开展工作。采用表格法搜集患者资料,完善患者的住院信息,通过消毒隔离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3.3为患者设置独立病房
在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之后,为患者设置独立的病房,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一个病房,不可以将开放性伤口的患者安置在一个房间。如果医院的独立病房数量较少,就要进行床旁隔离处理,在合理进行隔离标记之后,统一进行标识处理,明确隔离方法与具体目的,标注注意事项。
3.4诊疗护理操作注意事项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而言,护理工作人员需注意诊疗护理操作事项,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如果需要接触患者的伤口或是血液,要佩戴隔离手套与防护衣服,在完成操作之后应脱去衣服,并做好消毒处理工作。对于医护工作人员而言,还需掌握手卫生的维护技巧,通过消毒剂进行手部位的消毒,降低感染率。如果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应进行首部微的消毒处理,实现无菌操作目的,以免影响医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在无菌操作期间,需针对技术流程进行改革完成,严格根据无菌操作指标与规程,规避污染问题,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现象。
3.5针对设备进行清洁与消毒
对于与患者相互接触的医疗器械而言,应做好消毒工作,例如:氧气表设备、听诊器设备、血压计设备、体温表设备、输液架设备等,都要遵循专人专用的原则,及时开展消毒处理工作。同时,在使用轮椅、单价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专人专用的原则,并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3.6加大环境的管理力度
在环境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进行消毒处理。例如:床头桌与门把手每天都要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然后使用专用工具避免感染问题。每个床位都要配置手消毒剂。在环境被患者血液污染之后,应开展消毒工作。同时,应加大诊疗环境的管理力度,每天开展消毒活动,通过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方法,提升整体预防工作效果。对于医疗废物管理而言,应结合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疗废物特点,使用密闭容器进行存储与运输,如果存在利器要设置在专用共聚合之内,并使用双层的垃圾袋进行运输,标识医疗废物名称。通过一系列的多重耐药菌危害因素预防措施的支持,有利于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遵循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工作原则。
参考文献
[1]高榕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及耐药的危险因素分析[D].西南医科大学,2016.
[2]张丽丽.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6.
[3]顾烨,刘韶珠,徐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护理效果[J].医药前沿,2018(12):295.
[4]李湘荣.联合检测乳酸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0):1431-1433.
[5]吴磊,王思.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5):53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