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巧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马晓坤

马晓坤

摘要:中小学德育要强化学生的环保习惯养成意识,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观念,自觉维护环境,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营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在本文中,笔者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保习惯;培养方法

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问题,早在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就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并规定了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我国也于1992年11月由国家环保局和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环境教育会议,会议上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新思想。1994年1月,辽宁省环保局和省教育局联合强调了“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的关键,也是环境教育工作的重点”。中小学德育要强化学生的环保习惯养成意识,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观念,自觉维护环境,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营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以下几方面逐步给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习惯。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培养学生的环保的习惯,首先必须让他们了解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多么严重,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保护环境意义重大,应该从我做起。例如,笔者在讲授水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这一课时,通过图片、社会报道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大多数河流、湖泊甚至海洋已经受到严重污染,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华现象频繁出现,以及海洋上原油泄漏造成的严重后果等。借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不把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不随意处置废旧电池的习惯。并且让他们了解相关生活小常识,如:不使用长流水,用淘米水浇花、洗衣服水拖地等做法也可以节约水资源,并减少水体污染。通过课堂上环保意识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习惯。

在学习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时,笔者和学生一起查资料,让他们认识到这些污染物的产生、特性及对环境的影响和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及有害气体中毒后如何应急处理等。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特性引到“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时,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脱硫煤,使用清洁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等方法减缓酸雨的形成。在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时,笔者不但让学生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而且还要让他们认识到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能造成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借此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养成随手关灯、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双面纸、以步代车等习惯,以此减缓温室效应加剧的现象,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节能环保意识,让他们在生活点滴中逐渐养成环保习惯。

二、在实验教学中,树立环保观念,促进环保习惯的养成

教师作为传授学生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教师自身素质和环保意识将影响和决定学生环保习惯的养成。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教师每做一个实验都要在节能环保方面做好示范。例如,我在做硫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为了环保,实验中硫粉的用量要尽量少,只要不影响实验现象即可,并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稀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若实验后还有硫没有燃烧完,要及时熄灭,不能让其持续燃烧,以防止二氧化硫逸散到教室中造成污染。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实验方法,还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挑选、改进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从而强化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例如,笔者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时,针对一氧化碳能造成空气污染,实验尾气不能直接排放等问题,引导学生用导管把尾气引到氧化铜下方点燃。这样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在做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和验证酸碱反应的实验时,笔者指导学生在点滴板上操作实验,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实验药品,而且减少了废液的产生。

中学化学实验特别是学生实验,试剂用量大,消耗药品多。如果把实验后的残渣和废液当作废物丢弃,既浪费又污染环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坚持做到和学生一起回收实验后的残渣和废液。例如,制氢气时未反应完的锌粒,笔者和学生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方法回收后再次使用。这样做既能通过回收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又能有效地树立学生环保的观念,促进环保习惯的养成。

三、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提升环保理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增强活动效率,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扩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掌握了科学的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了解了目前地球的状况,了解了环保方面的国情,了解了身边的环保问题,有利于提升环保理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从而体现素质教育的社会针对性原则。例如,针对入冬后频繁的雾霾现象,笔者组织了学生测定空气中大气污染物浓度;针对鞍子河水体污染现象我组织学生测定河水的酸碱度,并带领学生到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活动后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制定、拟写调查报告及活动总结。我还发动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野外收集废旧电池并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废弃物改做成实验器材等等。

环保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话题,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增加一些实地考察内容,通过考察来加深印象,激发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再结合课本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我国教育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完全有必要把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我们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把环保意识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渗透在每一个实验环节中,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内心碰撞出环保的火花,养成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优秀品质。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十一中学1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