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

王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沈阳110022)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介入射频消融对肝脏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6月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行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中选择10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患者的治疗过程,并采取随访调查方式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全部患者中痊愈38例,有效49例,进步11例,无效4例,无效中含中途退出手术治疗2例,此次研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治疗后患者的甲胎蛋白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后,全部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方法有着确切的疗效,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疗法。

关键词:肝脏肿瘤;超声;射频消融;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A

肝脏肿瘤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严重恶性疾病之一,其复发率高,患者的预后情况一般较差。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但随着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提高,局部微创方法被运用在肝脏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本文从我院2010年6月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行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中选择10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对超声介入射频消融对肝脏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现将主要研究过程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择的102例患者均采用通过超声诊断,符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在临床上均存在肝硬化表现。纳入既往有甲型和乙型肝炎病史患者,排除重大脏器功能障碍、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妊娠期妇女及随访困难者。全部患者男59例,女43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为(39.45±4.22)岁,病程8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4.1±0.3)年。全部患者均应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给予基本的健康指导和饮食干预。

1.2治疗方法

观察患者的肿瘤位置,采取局部麻醉或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消毒处理后,使用全新彩色索普勒超声诊断仪,通过超声引导,根据已确定的电级穿刺点,将射频电极穿入肝、肾肿瘤,向前施压以开启伞形电极针,同时建立计算机监控,实时控制电极张开和治疗功率[2]。运用高频振荡电流改变电流变化,以此触发组织离子震动,在消融电级四周建立高温区(大于50℃);同时查看电极针是否存在被推回情况,对其放置位置进行多次检查。确认肿瘤完全消融之后,将治疗功率调至最低,阻抗调为最大值,因此实现自动终止治疗[3]。全部手术操作结束后,缓慢拔出电极,根据癌肿部位的回声强弱变化来观察手术治疗效果。术后1~3d内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注重饮食健康和营养,以清淡、膳食纤维丰富食物为主。

1.3疗效及安全性判断标准

(1)临床疗效指标:分别在术后1周和1个月对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和CT检查,观察治疗效果,判断标准如下:①治愈:肿瘤及其病灶消失,或肿瘤坏死超过1个月;②有效:肿瘤病灶坏死范围或程度缩小一半以上;③好转:肿瘤病灶坏死范围或程度缩小25%~50%;进步:肿瘤病灶坏死范围或程度有所减小;无效:肿瘤体积增大在25%以上或者病情加重、患者死亡等。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好转例数+进步例数)/总病例数]*100%。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甲胎蛋白平均水平。(2)安全性指标:统计全部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包统计分析上述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和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根据随访结果,102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如下:全部患者中痊愈38例,有效49例,进步11例,无效4例,无效中含中途退出手术治疗2例,此次研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甲胎蛋白平均水平测定结果分别为:(709.9±42.6)ug/L、(200.3±20.1)ug/L,治疗前后患者的甲胎蛋白平均水平对比存在显著差异,t=10.58,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术后患者中出现发热症状9例,转氨升高4例,上腹部疼痛3例,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后,全部并发症状均得到了基本控制和有效缓解。

3讨论

肝脏肿瘤是致死率较高的一种恶性疾病。多年来,该病的临床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方法,其疗效较好,但是大部分肝脏肿瘤患者的早期症状不太明显,在疾病中晚期采用手术治疗的实际意义不大,且移植手术的费用高昂,移植源稀少,同时很多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排异反应,并发症高发,因此患者的预后较差。超声介入射频消融属于微创技术,其操作比较简便,造成的手术创口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其工作原理是将交变电输入到患者身体组织中,由组织的阻抗作用引发射频,进而产生热能,经离子震荡作用后产生高温(80~100℃),从而促使细胞发生热凝固而坏死[4]。本次经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中,痊愈38例,有效49例,进步11例,无效4例,无效中含有中途退出手术治疗2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6.1%,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甲胎蛋白平均水平明显降低,且在护理干预后,全部并发症状均得到了基本控制和有效缓解。研究表明,正常的肝细胞在60℃温度下不可逆坏死,在具体的手术过程中要准确估计热场,结合肿瘤的具体位置、体积以及癌变程度选择合适的进针布点,并适时调整手术方案。综合上述分析,临床采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其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俊鹏,魏玮,杨汇娟.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03):959-960.

[2]袁泉.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08(32):170+172.

[3]沈利,温希阳.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05(34):156-157.

[4]许永华,查文章,王跃琴等.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2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8):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