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的实践

刘金崇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固原供电公司宁夏固原756000)

摘要: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是以中压电网为主,并兼顾低压电网的典型供电模式,能满足小城镇用电水平较高、用电需求增长速度较快、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高于农村、采用环网供电的具体要求。通过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试点项目的建设,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今后小城镇供电模式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供电模式;城镇;供电项目

1存在的问题

1.1主干线路问题

目前某镇主干线路过长,导线截面不足,线路负载分配不均,部分线路负载率较高,没有实现绝缘化。124线主干线过长,且线路负载率已达到96.52%,已不能满足负荷发展的需求。

1.2配电网结构问题

目前某镇配网结构不完善,运行方式不灵活,供电可靠性得不到有效保证。几条出线都是辐射结构,10kV线路分段开关偏少,互供能力差。给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使供电可靠率和售电量经营指标受到影响。

1.3台区问题

部分台区配变运行年限过长,且尚未安装配变监控终端,不能很好的掌握台区负荷的实际运行状况,对设备运行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难以进行及时的发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使得电能质量不能保证。

1.4低压电网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镇区人口的不断增长,用电负荷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低压线路需延伸或缩短供电半径。

1.5无功补偿装置及监测装置

在无功管理方面,三条线路均未安装线路无功补偿装置,100kVA以上的综合变压器也未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台区的配电柜,都不具备监测功能。以上问题的列出,明确了在本次小城镇典型供电方案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在建设中通过合理地安排新增出线、规划和调整各线路的供电范围、规范中压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和网架结构来解决。

2建设目标及解决措施

2.1建设原则

遵循全面性、先进性、适用性、差异性和前瞻性的原则,以标准化为引领,服务于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工程建设。在总结过去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运行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发展新思路,按照运行管理智能化、建设规范化的新要求,以提高智能化水平为目标,完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功能。根据当地负荷状况和用电需求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高科技配电装备,提升小城镇配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对某些关键设备,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满足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预留一部分功能扩展接口,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建设。

2.2建设目标

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淘汰高耗能配变和陈旧设备。提高无功补偿能效,100kVA及以上配电变压器应加装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按变压器容量的20%~40%进行配置。治理电网安全隐患,提高农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农网可靠供电,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2.3解决措施

针对某镇电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对C3类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要求,拟采取如下措施予以解决。

2.3.1一次网架改造

通过一次网架改造,加大导线截面积和绝缘化,对部分主干10kV线路实现“手拉手”供电模式;重点解决供电设施超载、过载、“卡脖子”等问题,提高集镇内中、低压电网供电能力,改善供电质量,确保用电高峰期小城镇居民生活可靠用电。

2.3.2配电台区改造

对配电台区改造包含两个部分。通过对现有配变的更换和新建,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加大无功优化补偿工作力度,提高无功补偿能效,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对现有台区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型配电台区,配置智能配变终端装置,克服目前配电台区管理模式缺陷,进行台区监控设备的功能、信息整合,有效地监督电力客户合理有序用电,适应智能配用电网发展趋势。

3建设内容

3.1总体建设方案

某镇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建设遵循实用性、先进性、指导性原则,建设以10kV一次网架为支撑,通过建设智能配电台区和配电自动化系统,打造智能化、实现可靠供电、高效节能的具有示范意义的C类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通过配电自动化建设,对部分线路采用环网供电,在中压线路上加装馈线自动化系统,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和某镇供电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

3.2一次网架建设方案

3.2.1建设内容

某镇现由35kV变电站的四条出线122线、123线、124线和即将新建的126线供电,四条出线都为单辐射,且负荷最大的10kV124A线主干线为LGJ–70mm2,可靠性与经济性都已无法满足某镇负荷增长的要求。因此本次某镇的一次网架建设主要针对中压配电网网架结构及线路的改造。目标中压配电网网架采用手拉手单环网结构,结合某镇线路走廊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设方案。122线与124线通过联络开关实现“手拉手”。延长10kV123线与即将新建10kV126园区线实现“手拉手”,并对现有10kV线路进行全面改造,改造的主干线路导线截面统一采用240mm2绝缘导线,分支采用150mm2,电杆全部采用15m。每条线路增加一个分段开关,所有新出分支线增加分段器,减小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

3.2.2预期目标

延长小溪线和园区线实现“手拉手”,对124线的1号支线、4号支线;123线1号支线、3号支线及126线8号支线、1号支线等进行改造,新建和改造10kV架空线路共19.11km,更换导线为240mm2绝缘线。

3.3低压配网建设方案

3.3.1建设内容

低压配电网对以商业为主和以居民为主的联排建筑区域分别使用D3类和D4类供电模式进行建设;并完成低压线路的改造工作,入地电缆采用4×150mm2铜芯电缆,架空绝缘导线采用线径120mm2。

3.3.2预期目标

新建和改造低压架空线21.67km,新增低压电缆分支箱49台。改造接户线47.445km,接户线全部更换为JKLYJS–2×10及以上导线。

3.4低压台区自动化建设方案

3.4.1建设内容

低压台区自动化是能够在台区所辖范围内,通过信息化手段,使配电、供电、售电及用电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交流、互补供电、提高能源利用率、供电安全的台区。智能配电台区主要包括新型节能配电变压器、智能配电箱、采集与监控主站等。针对柱上配变,低压智能配电箱现有两种安装方式:杆上支架安装和变压器台架(槽钢)吊装。对于容量超过200kVA的配电箱,考虑到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建议采用杆上支架安装方式。通信方式:通信系统是监控主站与台区智能配电终端连接的纽带,主站与终端设备间的信息交互都是通过它完成的。

3.4.2建设规模

将某镇14台现有使用年限较长的S9型柱上配变更换为S11及以上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并安装智能配电箱;对100kVA及以上14台配变安装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所有台区按照智能化台区要求进行改造。

4建设特点总结

4.1立足实际,特点鲜明

针对不同试点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及电网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确定各类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的建设方案。

4.2设计规范,利于推广

所有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均遵循国网公司及相关行业标准,应用成熟的技术,小城镇建设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4.3技术先进,功能实用

软件和硬件相结合,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各个子项目的功能多样、实用,提高了配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4.4节能降损,效果明显

节能配变及无功补偿设备的投运,将会极大地降低线路损耗,配电自动化工程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的初步实践[J].单人.浙江电力.2008(05)

[2]关于完善小城镇供电模式的探讨[J].李晓娜.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02)

[3]“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推广应用研究”项目通过验收[J].王利,张逸飞.农村电工.2011(08)

作者简介

刘金崇(1984.12.30),男,宁夏固原人,三峡大学工程管理(管理学学士),工程师,单位,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固原供电公司,研究方向,输变电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