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

付灵中

付灵中

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研究并且分析氟比洛芬酯符合右美托咪定在临床上预防全麻醉苏醒时期患者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124例全身麻醉口腔颌面存在肿瘤的患者实行研究,并将其分成A、B、C、D四组,每组31例。A组选择氟比洛芬酯,B组选择右美托咪定,C组则是氟比洛芬酯符合右美托咪定,D组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四组苏醒与拔管的时间、拔管以前Riker患者镇静躁动的评分与拔管结束后5分钟Ramsay的镇静评分。结果:在T1与T2的时候A组与D组的MAO显著较高,HR明显比T0时快(p<0.05);B、C组的MAP显著较低,HR明显比D组慢(p<0.01)。B组患者拔管与苏醒的时间明显较长,且Ramsay的镇静评分也比A、C、D三组高(p<0.05);B、C两组Riker镇静的躁动评分明显比D组低(p<0.05);且发生躁动的几率也比D组低(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右美托咪定能将全麻醉苏醒时期患者的躁动有效下降,并且还能减轻在拔管时期心血管发生的反应,但不会将患者拔管与苏醒的时间延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苏醒时期躁动;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

本文对我院2012年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124例全身麻醉口腔颌面存在肿瘤的患者实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中的31例患者选择了氟比洛芬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的医治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将124例患者分成A、B、C、D四组,每组31例。A组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22~62岁,平均(45.2±6.3)岁;B组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21~61岁,平均(45.6±6.1)岁;C组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25~65岁,平均(46.7±5.8)岁;D组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24~59岁,平均(44.1±4.8)岁。四组患者在普通资料等方面相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在进入了手术室以后需要常规的监测SpO2、RCG与无创血压,在右上肢的外周静脉上建设通道。在静脉注射0.05mg/kg的咪达唑仑、1mg/kg的丙泊酚、3μg/kg的芬太尼与0.14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实行麻醉诱导,在3分钟以后实行气管插管,和麻醉剂相连接实行间歇的正压通气,RR为11次/分,VT为7ml/kg,呼吸的比例为1:2,需要将PETCO2维持在35mmHg。手术过程中需要选择5mg/kg的丙泊酚、0.15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0.1mg。kg-1?h-1的顺式阿库溴铵实行静脉泵注,用以保持麻醉的深度与肌松。在手术开始的时候需要静脉注射3μg/kg的芬太尼来将麻醉加深。A组需要在手术结束以前的30min通过静脉注射50mg的氟比洛芬酯;B组则注射0.4μg/kg的右美托咪定,C组在手术结束以前的30min通过静脉注射50mg的氟比洛芬酯,与0.25μg/kg的右美托咪定。D组则注射和C组等容量生理盐水。在手术结束前的30分钟将泵注的顺式阿曲库铵停止,手术结束的时候需要立刻停止泵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手术结束后需要将患者送往PACU实行继续监测,等到其自主的呼吸恢复到VT在6ml/kg以上,吸空气的时候SpO2保持在95%之上,呼之睁眼的时候将气管的导管拔出。

1.3观察的指标

观察并且对比四组不同时间点HR与MAP发生的改变、拔管与苏醒的时间及发生躁动的情况、Riker的镇静躁动和Ramsay的镇静评分。

1.4数据处理

选择SPSSl8.O的统计学软件实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选用t检验,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比四组不同时间点HR与MAP发生的改变

详情见表1:

3讨论

全麻醉苏醒时期躁动虽然持续的时间偏短并且有着短暂的有限性,但是对并心脑血管与高血压疾病者可能会出现心脑血管的以外,苏醒时期的躁动还会使切口裂开、出血,各种引流管和导管脱落、坠床与外伤等意外发生,严重的时候还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2]。

氟比洛芬酯是将脂微球当做载体,进到患者的体内以后靶向分布在炎症和切口的部位经过将前列腺素合成的发挥作用抑制,有着较强镇痛和消炎的效果,可以对切口的疼痛感有效医治,进而降低在苏醒时期发生躁动的几率[3-4]。而右美托咪定为高选择性的一种α2的肾上腺素受体的激动药品,有着抗交感、镇静、抗焦虑与镇痛的效果,并且没有显著的呼吸抑制效果[5]。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氟比洛芬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的C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其余三组,可见联合使用不同镇静药品和作用机制镇痛不仅能加强镇痛,减少苏醒时期的躁动,还能将血流的动力学稳定[6]。

综上所述,选择氟比洛芬酯复合右美托咪定能将全麻苏醒时期发生躁动的几率有效降低,下降患者在拔管时期心血管出现的反应,且不会将患者拔管与苏醒的时期延长,值得在临床当中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清存,任柏林.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抑制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观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3,27(6):335-337.

[2]郝惠梅,马金凤.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11):74-75.

[3]刘海健,翁浩,王建光等.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摘除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8):772-774.

[4]赵泽宇,刘建波,张蓉等.右美托咪定对脑瘫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6):676-679.

[5]潘永英,陈柳妹,田航等.右美托咪定对预防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3,34(4):623-525.

[6]安礼俊,胡伟,刘海林等.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折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