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山东省无棣县第一中学251900
摘要“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产生了深刻影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儒家政治思想最核心的价值,要求统治者关注民生,实施惠民政策。虽然民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有它合理的方面。中国近现代民主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重温儒家民本思想,目的是借鉴其精华部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民本思想民主以民为本为民做主人民做主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孕育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它发端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成熟于战国,孟子为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秦开创帝国以来继续发展。
“民本”一词源于《尚书•五子之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和《春秋毂梁传•桓公十四年》的“民者,君之本也”。可以说,殷周时期就产生了民本思想的萌芽。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在诸侯争霸中,民众的向背起着重要的作用。“民本”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左传》集中反映了春秋以来的民本思想。“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儒家学派对“民本”思想作出了很好的阐释。“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者爱人”,如果把“仁”的思想用于治国,则是要重视人民的利益,强调“德治”。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使平民百姓可以接受教育。这是实现“民本”思想的有效途经,也使“民本”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战国时期“民本”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孟子》一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论述民本思想的。孟子反对虐政,他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还强调思想上要教民、化民,他认为好的政治措施不如好的教育更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孟子的思想更加强调民众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得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结论。孟子所谓王道,就是民本之道;所谓仁政,就是民本之政。
到了汉代,为了适应君主专制制度,董仲舒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同时也强调:“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由此可见,董仲舒仍然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尽管它与“屈民而伸君”有矛盾。一直到宋、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基本未发生大的变化,都是把“三纲”之说与民本思想结合在一起。虽然有矛盾,但也说明当君主专制达到一定程度时,儒家就可能重新考虑民本与政治制度的关系问题。
传统民本论始终强调民为邦本,强调统治者对广大人民的职责和恩惠,总是寄希望于用“天意”、“仁道”约束统治者让他们重民、爱民,而不强调民众个体的权利和能力,从未想到如何让百姓自己去争取实现自己的权利。
到明清之际,传统民本论表现出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此时的思想家站在民众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强调民权的重要意义。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疾呼以“公天下”取代“私天下”,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包含了以权力来制约权力的思想,可以看作是从民本走向民主的开端。
中国近现代民主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历史从古代发展到近现代,就是从民本走向民主。
当然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民主和传统民本思想是不一样的,虽然周朝已经出现“民主”一词,但这个“民主”是指“为民作主”,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更是明确否认了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民本思想是为封建专制政体服务的;民主思想是为现代共和政体、人民政权服务的。统治者能以民为本固然是好事,但那只是专制时代人民的要求,而且并不可靠。当代中国所追求的民主决不是“为民作主”的民主,而是“人民做主”的民主,必须把传统民本思想真正落实为人民的政治权力,才能真正地从民本走向民主。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认定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要求统治者关注民生,实施惠民政策。表现出了一定的进步性和人民性,虽然民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有它合理的方面,
我们重温儒家民本思想,目的是借鉴其精华部分,使儒家民本思想的合理因素在当前的民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将儒家“恻隐仁爱”阐释为“尊重每个人应得的基本权益”,维护每个公民的人格尊严,捍卫每个公民的应得权益。只有这样,儒家民本思想才可能对现代化的民主建设真正发挥正面效应。
参考文献
【1】徐靖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D】西南大学2009年
【2】王瑞明《民本思想源流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10月
【3】张分田《民本思想和中国古代统治思想》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4】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孟子》,[M],中华书局,2007
【6】《论语》,[M],中华书局,2007
【7】曹大为、赵世瑜《政治文明历程》,[M],岳麓书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