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硫必利治疗Tourette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硫必利治疗Tourette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

蓝宪华曾庆霜于德文高丽娟

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528041

摘要:目的观察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Tourette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2例Tourette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硫必利片治疗,疗程12周。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估疗效;用副反应量表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81.2%,两组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率相当均为18.8%,且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能有效治疗TS,疗效与硫必利相当,副反应小,适合儿童治疗。

关键词:抽动障碍;丙戊酸镁;硫必利;儿童

儿童抽动障碍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多见的运动障碍,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为基本特征,部分患儿伴有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强迫障碍等。依其临床表现轻重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三种类型。后者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该障碍由GillesdelaTourette首次描述,故又多称为Tourette综合征(TS),是儿童抽动障碍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为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研究较为活跃的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并由此指导许多临床用药。氟哌啶醇、硫必利是治疗抽动障碍的传统一线药物,疗效肯定,但副作用也十分突出。因此,寻找其他一些疗效好又安全的药物,是近年来该病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有一些报道丙戊酸钠对抽动障碍有一定的疗效,而丙戊酸镁缓释片是丙戊酸类药物中研发最晚的一种,众多报道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其他丙戊酸类药物。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儿童TS的报道不多,为此,我们就其与硫必利进行对照研究,旨在评估其疗效与安全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TS患儿共32例。入组标准:①符合CCMD-3关于TS的诊断标准;②耶鲁抽动症严重量表(YGTSS)得分≥25分;③性别不限,6岁≤年龄<16岁。④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者及对研究药物过敏者。丙戊酸镁缓释片组,男13例,女3例,年龄6~15岁,平均9岁,有1例共患有情绪障碍;硫必利组,男15例,女1例,年龄6.5~14岁,平均8.5岁,未见有其他共患病。

1.2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入选患儿随机分配入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或硫必利组,每组16例,疗程12周。

1.2.1给药方法丙戊酸镁缓释片(规格250mg/片)组,≤8岁者,起始剂量为125mg/片,每周加量125mg,目标剂量为250~500mg/片。>8岁者,起始剂量为250mg/片,每周加量250mg/片,目标剂量500~750mg/片。服药方式:每晚睡前一次服用。硫必利(规格100mg/片)组,≤8岁者,起始剂量为25mg/片,每周加量50mg,目标剂量为100~300mg/片。>8岁者,起始剂量为50mg/片,每周加量100mg/片,目标剂量200~300mg/片。服药方式:分2次,早晚服用。

1.2.2疗效评定于治疗前、第2、4、8、12周末测评YGTSS。最终以12周末疗程结束时YGTSS减分率评定疗效,痊愈:减分率≥80%,显好:80%>减分率≥60%,好转:60%>减分率≥30%,无效:减分率<30%。以减分率≥30%为有效。副反应观察治疗期间观察药物的副反应,包括锥体外系症状、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嗜睡、肝功能、血常规等基本指标。

1.2.3统计方法全部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治疗前YGT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儿中完成12周治疗的有31例。退出的1例为丙戊酸镁缓释片组,系7岁女孩,其服药有把药片咀嚼碎后方能吞下的习惯,其反映咀嚼该药时会引起口舌发麻而拒绝服药,因此退出试验。

2.2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0%,对照组为8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药物副反应丙戊酸镁缓释片组中1例咀嚼药片出现口舌发麻(并退出试验),1例出现食欲不振,1例转氨酶轻度增高(不超出1倍正常值);硫必利组中1例出现食欲不振,1例嗜睡,1例轻微口干。两组不良反应率均为18.8%。两组均未见锥体外系症状、反应迟钝、坐立不安等抗精神病药常见副反应。

3讨论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因由GillesdelaTourette首次描述,故又多称为Tourette综合征(TS),是儿童抽动障碍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部分患儿同时伴有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强迫障碍等,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认为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神经免疫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其中研究较为活跃的是神经生物学因素,这些观点认为,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通路异常与TS和它伴随的神经精神症状有关。在这一通路上,存在多种神经递质系统,包括多巴胺、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等系统[1,2,3,4]。依据这些理论,氟哌啶醇、硫必利等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首先被用于是治疗抽动障碍,取得十分肯定的疗效,成为一线治疗药物;但如同治疗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一样,这些药物治疗抽动障碍时,副作用也十分突出,尤其是氟哌啶醇,部分患儿因此中断治疗。近年来,部分新型抗精神病药如阿立哌唑、利培酮、喹硫平等,被陆续用于治疗抽动障碍并证实有效,更支持神经递质异常参与该病发病机制的观点[5,6]。TS常常伴随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强迫障碍等,而这些疾病常需心境稳定剂治疗。自丙戊酸被发现有心境稳定剂作用后,丙戊酸钠就被试用于治疗TS,并取得较好疗效[7,8]。丙戊酸镁是较晚研发的丙戊酸盐产品,其缓释片剂型在众多临床适应症的疗效中均显示出较其他丙戊酸类产品更为优越[9]。丙戊酸治疗TS的药理机制,可能是:TS发病除与多巴胺受体超敏和多巴胺更新率降低有关外,尚与脑内γ-氨基丁酸抑制性功能下降有关。丙戊酸盐可提高脑内谷氨酸脱羧酶活性,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脱氨基作用,进而提高脑内γ-氨基丁酸水平,增强其抑制性功能从而能够平衡脑内多巴胺的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硫必利能同样有效治疗TS,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者的不良反应相似,治疗耐受性好,无氟哌啶醇常见的锥体外系反应。在治疗组中,1例共患有情绪障碍,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学习成绩明显进步,但因样本量少,未作相关对比统计。另外,丙戊酸镁缓释片每晚一次给药,极大提高患儿服药顺从性。我们认为,丙戊酸镁缓释片可以用于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尤其是共患有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强迫障碍的Tourette综合征。

参考文献:

[1]黄晓玲,刘长云.儿童抽动障碍Logistic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7:429-431.

[2]卫利,王素梅,崔霞等.多发性抽动症动物模型的比较与评价.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187-189.

[3]郝伟红,欧阳颖.多发性抽动症与多巴胺及其受体的相关性研究.国际儿科学杂志,2008,35:275-278.

[4]张如意,李林,艾厚喜等.多巴胺能系统亢进法建立拟抽动秽语综合征小鼠模型.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210-212.

[5]赵指亮,郭平,郭华.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中外健康文摘,2011,8:111-113.

[6]杨彦林.喹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494-496.

[7]郑毅,梁月竹.丙戊酸钠合并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Tourette综合征.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83-85.

[8]温晓梅,王红怡.丙戊酸钠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海南医学,2012,23:55-56.

[9]李万顺,崔宇,于晓东等.丙戊酸镁缓释片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716-717.

通讯作者:蓝宪华,男,1970-08,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精神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