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影张姬栾卫红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快捷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试验法,选择病例采用非同期队列对照研究,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比较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救中存在优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护理
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持久与严重的缺血使局部心肌发生坏死,死亡率很高。急救的时间窗对挽救濒死心肌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急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介入治疗医学的开展,先进抢救设备的投入,急性心梗的救治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1]。2013年1月-12月,我科通过学习循证拟订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并予以实施,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挽回了生命,提高了综合医院的急救能力,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心内一科接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56例,男138例,女128例,年龄38个月~82(平均年龄53.8)岁。按入院时间顺序2012年入院为对照组共120例和2013年入院为实验组共136例。经统计学分析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差异均无显著性。
二、方法
1.对照组运用我科以前制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急救护理程序即(胸痛患者来诊→接诊护士迅速安置患者于抢救床→通知医生,开通绿色通道→同时予吸氧、做18导心电图→遵医嘱予心电监测、抽血、建立静脉通路→据医嘱化验与用药→遵医嘱行PCI或溶栓等)。要求护士遵医嘱尽快完成各项治疗措施,无明确时间要求。
2.实验组
主班护士接诊患者后边看边询问,第一时间快速分诊至CCU,立即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主诉、症状、心电图等即刻进行相应救治→迅速有效急救。第一时间落实每一流程,强调时效性[2]。迅速转至抢救床、平卧并给氧;立即行18导心电图检查并监测生命指征→立即遵医嘱执行采血(心肌酶、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建立留置针在左上肢静脉通路,以保证紧急情况下及时使用药物(因介入治疗一般选择右桡动脉或右股动脉穿刺,故选择左上肢输液)→床边备好除颤仪(急性心肌梗死24h内,常易出现各种致命性心律失常,护士应高度警惕[3],准确判断心律失常性质,预见性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诊断明确后遵医嘱予阿司匹林0.3g与氯吡格雷0.3g(两种为我科常备急救药)口服,进行抗凝治疗→床旁超声检查→15min内遵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硝酸甘油或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扩张冠状动脉→遵医嘱使用吗啡以减轻胸痛→所有化验、检查实行先检查后收费→患者确诊后,医生尽快与患者或其家属商讨确定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或溶栓→行PCI治疗需患者或其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通知导管室准备手术→医护人员以最快速度送患者至心导管室。
3.评价指标两组病例的病死率。接诊至收住入院或进介入室抢救所需时间。
4.统计学处理。所获资料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病死率比较明显运用临床快捷护理路径患者的病死率有下降。试验组病人接诊至收住入院或进介入室抢救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
四、讨论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年轻护士在抢救AMI患者时最大的困难是判断能力弱,在危重患者护理中护理决策主次不明确[4]。快捷护理流程应用后,低年资护士对分诊、急救、转运等工作中的重点与要求及每个时间段需完成的工作可心中有数。抢救开始后,护士头脑中有一套合理、清晰有序的流程,做到忙而不乱。每位护士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与内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救治过程更严谨,避免忽视细节,如记录用药时间、症状缓解情况等,规范了护理管理[5]。该流程对低年资护士有临床指导作用。
2.快捷流程增进了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急性心梗临床快捷护理路径的制定,并实施于临床,使护理工作不再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实施治疗与护理,而是有计划、快捷、高效地实施抢救措施,从而规范了救治流程,提高了急救水平。规范了救治流程,避免了主观因素造成的遗漏和疏忽,尽可能地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5]。以往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中只注重抢救成功率,忽视了护患沟通。优化的快捷流程将每个抢救环节都予以细化,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为AMI患者提供快速的最佳护理。快速有序的急救措施和无缝隙护理[6],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护理组长及时将患者的抢救信息与家属沟通,使患者主动参与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流程的实施锻炼和提高了护士的技术、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转运安全性得到增强[7],并促进了医护合作,保证了医疗安全。
优化的快捷护理流程体现了急救的时效性。护士根据优化的流程,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标准时间内采取规范的急救措施,主动、有计划、有预见性、快捷地实施救护[8],密切配合医生,实现抢救时间最短化,使得患者的生存率及抢救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
参考文献:
[1]宋燕,赵桂英.颅脑外伤重型患者临床急救应用新型护理程序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3):135
[2]张丽萍,张立敏,王晓杰,等.急性心肌梗死55例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205.
[3]杨建美,王晓田.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15.
[4]赵爱兰,卢惠容,王鸿香,等.新护士临床初期面临的压力与挑战[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57.
[5]黄少鹰,严斌红,杨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42.
[6]姜秀霞.无缝隙路径化管理模式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13.
[7]覃美亚,蒋亚斌.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作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4):298.
[8]刘绍芳,赵玉,陈海燕,等.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0(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