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荆芝(五常市拉林中心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教学;创新;意识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去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
1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自主探究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并正确地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再创造者。”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的每个细胞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思维,在合作学习中就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圆的面积该怎么计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课堂上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经过思考,想到了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并进行了猜测:将圆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学生们在组内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将圆转化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并进行了展示。通过实验操作,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内在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原有认知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和思维方式也不同,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不一样。通过互相补充,互相提示,互相激励,学生的思维之间产生了碰撞,激发了对数学内容的深化理解,同时思维也得到了扩展。
3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动力,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发现并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产生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和射线》,我放后让学生结合课题,自由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线是直线?什么样的线是射线?直线和射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活中哪些线是直线?哪些线是射线?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拟定了本节课的自学提纲。因为学生是问题的提出者,所以就能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氛围中。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一书中曾指出:“你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他应当学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办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己质疑问难的习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我让学生拿出自制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让小组合作演示,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水正好把圆柱装满。反过来再次验证:把圆柱体装满沙子,向圆锥里面倒满,看能倒满几次。学生发现也是3次。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
“思维产生于动作,智慧来自动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亲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5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的心理机智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元旦联欢会之前,根据班级现有的资金状况,要布置一下教室,需要买彩带、气球,还要买一些饮料和糖果等,并根据班级的经费来购买。要求学生调查这些物品的价格,调查后绘制成表格。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饮料和糖果,需要买多少?有多少种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情况下,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后,汇报自各的分配情况。教师将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比较,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质的提高。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在课堂中全面实施创新教学,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绪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教育教学,2011,22(2):19-21.
[2]王霞.创新培养[J].黑河教育,2010(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