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词义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新时期词义变化研究

姚淑莹

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词汇是语言中活跃性最强的因素,在这种变化中词汇意义占据了重要的部分,词的词汇意义除了理性意义外还包括感情色彩。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新时期,词义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些词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本文试结合一些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探究新时期词义的变化规律和原因。

[关键词]:新时期;词的感情色彩变化;变化原因

引言

词的感情色彩等其他意义是附着在词的概念意义上的,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时可以附带人的感情色彩,这便是词的感情色彩。我们一般将词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词语的褒贬意义可以分为两种:语言的褒贬义和言语的褒贬义,,而言语的褒贬义需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具有临时性。

一、语言的褒贬义变化

语言的褒贬义是指在一般情况下,词语在静态的环境中,不借助任何的语境而具有的独立的固有的褒贬义。

(一)褒义变为贬义

褒义变为贬义指的是由原来表示称赞、肯定的褒义色彩,在新时期增添新的义项使其具有了否定、排斥的感情色彩。如“同志”本义是指志趣相同或者是志向相同的人,《国语•晋语四》中有记载“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但六十年代的中国政治色彩浓厚,这时候的“同志”指为了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而九十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用“同志”来指同性恋,在思想相比较保守的中国,“同志”是具有贬义倾向的词语。

(二)贬义变为褒义

贬义变为褒义指的是原来具有否定、贬斥意义的贬义词在新时期摇身一变成了具有赞扬、肯定的褒义色彩。尤其是在文革期间,出现大量的贬义词,比如像“小资”本来是“小资产阶级”的简称,那个时候谈资色变,是个不折不扣的贬义。但在二十实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小资”变成了具有褒义色彩的词语,小资一般为都市白领,在社会中有一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他们有实力和学历,追求内心体验、物质和精神享受,尤指城市年轻人。

(三)中性变为贬义

中性变为贬义指的是一些本来没有明显褒贬义色彩的中性词在新时期有了贬斥、否定的感情色彩。像“第三者”本来是指当事双方以外的一方,而现在特指插足他人家庭,与夫妇中的一方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人。这里的“第三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三”,是个完全贬义色彩的词。

(四)贬义变为中性

原来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转换为中性词。在文革期间,汉语词语感情色彩最大的变化就是词语的“贬义化”,而在改革开放以后,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则是“去贬义化”,像“牛棚”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引申为关押所谓“牛鬼蛇神”的地方,是个贬义色彩浓厚的词语。而新时期的“牛棚”只是一个中性词,表示“牛栏”。主要就是由于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二、言语的褒贬义变化

言语的褒贬义是指词语本身在静态的状态下并没有褒贬义,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具有了褒贬义;或者有褒贬义的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获得了与原来感情意义相反的感情意义。

(一)褒义词贬用

在鲁迅的一些文章中,这种褒义贬用的现象十分突出,因为它以反语格出现,起到了强烈的讽刺作用。

例:“除下帽子、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标致”本是含有“漂亮,美丽”之意的褒义词,但在这里作者褒义词贬用,表示“难看、丑陋”之意,具有强烈的讽刺意,表达了作者对这类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

(二)贬义词褒用

贬义词褒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给贬义词赋予了褒义的感情色彩,如“狡猾”,本是指诡诈刁钻的人,形容诡诈不可信,是个贬义词。

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作者临时赋予词语的感情色彩,如:

(1)老舍《自传》“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

(2)《我的老师》“我用儿童狡猾的眼神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这里的“狡猾”是“机灵淘气”的意思,具有褒义的感情色彩。这种使用就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三、新时期词语感情色彩变化的原因

(一)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于运用之中,并且作为一面镜子反映着我们的社会生活,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社会政治因素是一段时期大环境下的特定因素,像文革时期由于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大量贬义词的产生,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一些词语也开始“去贬义化”。国家的方针政策对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二)社会文化、道德习惯的影响

新时期世界以地球村的形式紧密相连,文化的交融与碰撞都无形之中推动着语言的发展,像“同志”一词虽然在新时期的中国具有贬义色彩,但随着一些国家同性恋合法的法律条文出现,中国也必然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渐渐打破传统的认识,“同志”一词也会渐渐地趋向中性化。而像“小三”这种中性词变为贬义词也是受社会道德文化的影响,而这种文化是一种不好的社会风气,源于人们道德的缺失。

(三)人们思维认识、思想观念的转变

思维是诸多的心理因素中对语言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正是由于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世界的认知更加地客观理性,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我们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追求自由,有了全新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原来一些旧事物、旧观念、旧现象在新时期获得了人们的重新认识,像“小资”“老板”等词在文革时期作为批斗对象,但随着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态度和感情色彩也必然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3]邢义东•词义褒贬新探[J].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

[4]刁彦斌•现代汉语词义感情色彩的两次大规模变迁[J].文化学刊,2007.

[5]杨彩贤•新时期汉语贬义词语褒义化现象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吕禾•现代汉语词语褒贬义研究[J].黑龙江大学,2002.

作者简介:姚淑莹,1993年3月3日出生,女,汉族,籍贯山东聊城,现就读于青岛大学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汉字与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