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亮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335000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而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彩的一面,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这样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那么,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呢?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下面结合我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体会。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章内容,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两种新旧势力的斗争,即民主共和思想与专制、独裁、复辟势力的斗争。但是学生在学习本章的时候并不感兴趣,觉得其中的内容乏味且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课前后注意了以下问题:
第一,课前布置学生查资料寻找与本节相链接的内容,并用讲故事或人物介绍、诗歌散文等形式表现出来,还特别强调要学生自己编写。给他们留有一周时间去准备、思考,同时暗地里指派几个历史成绩较好、有责任心的学生帮助指导,初稿可以交给老师审阅。令我吃惊的是两天后居然有两位学生要演小品,他们想把袁世凯的丑恶面目用小品形式生动地揭露出来。我表示大力支持,并且帮他们找资料、做策划,学生们热情高涨。编故事的、写诗歌的也忙得不亦乐乎,而且质量相当高,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第二,课堂上,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我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编好了他们上台的次序。比如,在第一节“袁世凯专权”的内容里袁世凯是主角,是破坏革命的原凶,有个学生就以《假如我是袁世凯》为题上台发表演讲,还有几位学生通过小品表演了“南北议和”中的袁世凯以及为他撑腰的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同时也表现了革命党内部立宪派、旧官僚的投机革命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学生们的精彩表演生动地刻画了袁世凯是一个有权、有势力、有野心、狡猾、阴险、善于玩弄权术的阴谋家,也了解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对第一节的小结时有位学生还别出心裁地用一首诗表达了对本节内容的总结。
第三,在课后,让学生针对活动的内容写感想或者小论文,还可以用学生自己出习题考学生的办法来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消化、吸收。如:有位学生就提出要换个角度来评价袁世凯,反映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参与的积极性。
二、创设环境,激发参与动机
动机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所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那么,如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摆脱这种心理,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我采取了以下尝试:
第一,情绪感染学生。由于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认知上的距离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情绪状态尤为重要,稍有懈怠,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气氛低沉的状态。因此,在实际中我非常注重调整自己的教学情绪,让自己在精神饱满、情绪振奋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活动。
第二,历史与现实“合体”。由于历史本身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时间上的距离感。教师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新闻时事、社会现实结合到历史教学中来,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到英国侵占我国香港时,让学生搜集有关“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成功实现的事例。这样把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第三,形式的多样性。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教学模式,历史课堂不应只用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改变“课课一个样,堂堂一个腔”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此外,还可以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
第四,创新作业。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科学而有效的习题,特别是认知性习题、开放性习题,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媒体,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我的实践证明,在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或同一个班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作业布置方法,比如,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或学生我布置的作业多为主观性、开放性习题,而成绩较差的大多以客观性习题为主,这样做收到的教学效果很好,它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而且能做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抄袭现象。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到高一第二学期,每个班都有十几个同学讲过课,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遵循平等参与的原则,老师不是居高临下地指导,而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正走向终身化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探讨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