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小组实施对PICC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静脉治疗小组实施对PICC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陈娟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448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治疗小组实施对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PICC置管患者中的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置管方法,观察组则采取静脉治疗小组,各100例。结果:对比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为5.0%、对照组为14.0%,差异明显(P<0.05)。结论:静脉治疗小组的实施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静脉治疗小组;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

PICC置管技术在临床应用广泛,PICC的应用避免了反复穿刺对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同时也保护了血管,应用价值较高。但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类并发症,降低PICC置管的有效性[1]。近年来静脉治疗小组在临床应用广泛,此次研究将以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PICC置管患者中的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静脉治疗小组实施对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影响,现将结果做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将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PICC置管患者中的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置管方法,观察组则采取静脉治疗小组,各100例。对照组:男性64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为(44.3±2.1)岁。观察组:男性61例,女性39例。患者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为(44.4±2.9)岁。所有病患均为自愿参与研究调查,对比组间基础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研究可行。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为患者置管。观察组则实施静脉治疗小组,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穿刺时采用超声引导,穿刺位置改为肘关节上3-5cm,缩短支管长度。使用细针代替粗针,在局麻下扩皮置管,置管后用绷带在置管处压迫,压迫时间为1h。1日换药1次。使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采用专用护理包进行穿刺及维护,使用浓度为2%的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对皮肤进行消毒。易过敏体质病患选择防过敏无菌透明贴。在为患者进行输液前应先抽回血,之后使用1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脉压式冲管,在为患者使用刺激性药物前以及使用后均要进行脉压式冲管。②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级培训,促使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内容以及操作,定期进行相关考核。静脉治疗小组要定期举办交流活动,讨论发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以便不断改进PICC置管对策。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PICC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发现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PICC并发症发生几率的比较

3讨论

PICC是一种临床较为常用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穿刺点位于外周静脉,多由护理人员独立操作,PICC置管安全便捷,穿刺成功率高,因此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治疗当中。PICC置管虽可减少病患重复穿刺的痛苦,但也可能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如PICC导管堵塞、局部皮肤过敏、穿刺点渗血等等,不仅为患者带来一定痛苦,而且也会影响临床治疗的有效进行,因此应积极选择有效干预方法预防PICC并发症的发生[2-3]。静脉治疗小组主要负责解决静脉输液质量问题、确保PICC置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较于传统置管,静脉治疗小组的应用规范了操作流程,穿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大大提高了穿刺精准度,避免了反复穿刺对静脉造成的损伤,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选择了肘关节上穿刺,缩短了置管长度,减少了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从而降低了静脉炎发生几率。同时其也提高了输液前后脉压式冲管的要求。对消毒剂的选择、消毒方法等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强化了对护理人员的分级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以及操作水平。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静脉治疗小组的实施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PICC置管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资料

[1]李云霄,梁世丽.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1):143-144.

[2]潘丽杰,华艳.静脉专科治疗小组干预促进静脉输液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3):253-254.

[3]陈建红.静脉治疗小组培训模式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7,41(0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