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创伤的早期救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多发性创伤的早期救护

赵国青1乔洪潮1赵国静2

赵国青1乔洪潮1赵国静2

(1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安阳455000)

(2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颌面外科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创伤特点、急救处理流程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多发伤126例致病原因、救治流程、分析治疗方法。结论:多发伤病情重,变化快,抢救措施要及时有效,尽早医疗干预,每个环节无缝隙衔接,多科参与,分工合作,能有效的提高多发伤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多发伤;早期救护

【中图分类号】R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136-02

随着交通业和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创伤事故已成为人类的第一大公害,全球每七位病死者中就有一位死于创伤事故,在我国,创伤事故在人口死因构成中占第四位,已引起国家疾控中心的高度重视。创伤事故多为道路交通事故或生产事故,往往突发性强、伤情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因此,做好创伤事故尤其是多发性创伤的早期救护,显得尤为重要。现将126例多发伤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6例,男87例,女39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6岁,平均62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6例,坠落伤27例,刀伤8例,其他25例。闭合性损伤54例,开放性损伤72例。意识障碍47例,休克39例。闭合性损伤占42.9%,开放性损伤占57.1%。抢救成功率93.8%,死亡率6.2%.患者受伤后来我院就诊时间为8min~8h。

2.救治措施

2.1成立救治小组

由有经验的医生护士司机及担架员组成,接到120指挥中心指令后,接话员要确定伤员所在的准确位置、伤情、人数、现场情况,以便配备急救物品。应常规配备急救药品外,还要有急救固定器材、监护抢救设备,如事故发生在高速公路上,在上高速公路前还应明确行车路线,带齐派车单、危险标识、头盔等必备物品。

2.2现场评估救治

首先快速进行整体评估,严格按ABBCS法进行:检查患者(A气道)有无堵塞、是否开放,(B呼吸)深度和频率,(B出血)体表主要出血部位,(C循环)脉搏、血压和末梢循环,(S感知觉)患者意识情况、对刺激反应状态[1]。问诊检查同时进行,迅速掌握患者目前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如:呼吸心跳停止,窒息,大出血,脏器外露,骨折等,要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清除气道分泌物及异物,保持气道通畅,止血,包扎,抗休克,骨折的病人,现场固定,没有经过固定的骨折禁止转运,防止二次损伤,特别是脊椎损伤的患者,早期搬运固定不当,有可能造病人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现场的评估、及时的救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

多发伤患者多合并创伤性及低血容量性休克,,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抢救严重多发伤,必须快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现场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选择方便成功率高的部位,多选肘静脉,采用22号静脉套管针,注意固定牢固,保证大量输液通畅。早期快速给予晶体液,必要时给予胶体液及抗炎抗毒,抗休克等药物应用,但活动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前,应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

2.4快速安全转送

患者在现场经初步处理后,应尽快护送至就近或有优势的大型综合医院治疗.转运不是简单的将病人由现场拉到医院,途中应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处理,与所需转送医院联系,说明病人的目前情况、所给予的措施、要做的必要准备,对清醒伤员做好心理疏导,增强伤者战胜伤病的信心,与接诊医生要做好病情交接工作。

2.5在急诊抢救室重点稳定病人生命体征,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气道建立。在急诊抢救室运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技术,尽可能提高危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应用呼吸机,提高氧浓度,保证组织供氧;抗休克,维持有效循环,重点稳定病人生命体征。然后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请相关专科会诊,为进一步治疗做好准备。

2.6损伤控制性手术(DCS)

DCS不仅是将危重患者从事故现场搬运至医院,而更应理解成把创伤复苏移至监护病房,再进入手术室,达到康复。损伤控制性外科应理解为控制手术本身的损伤,而不是针对控制病变损伤而言[2]。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创伤救治中一个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在危重创伤患者如实施较长时间和较大范围的手术,即使由熟练的外科医生来进行,其结果往往也是糟糕的,患者往往在手术中死亡,即使勉强完成手术,也有极高的并发症发生率[3]。因此,危重患者早期运用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2.7EICU监护

患者经初步处理后,收住相关科室及EICU监测病情变化,多发伤在EICU的治疗显得优为重要,特别是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循环,意识,尿量,防止低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致死三联征的发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内环境稳定,保护重要器官功能.防止MODS发生。

3.讨论

多发伤病情往往伤情重变化快、休克发生率高,在诊断中处理困难多、容易漏诊误诊,而且抢救成功率低、死亡率致残率高[4]。所以救护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熟悉各种急危重症抢救流程,而且抢救小组成员之间要密切配合,以保证抢救工作及时有效进行。组建一套整体的、系统的、专业化的创伤急救体系,是提高多发性创伤救治成功率的有力保证。在院前应早期采取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对病情的转归有预见性,尽早采取医疗干预措施,如多发伤患者现场开放静脉通路,补液,为病情变化用药做好准备;院前备血,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有颅脑损伤的患者,特别是合并呼吸功能不好者,应放宽气管插指征,尽早插管,往往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时机。抢救中合理分工:经验丰富或高年资医师负责主持抢救;其余有人负责气道、呼吸机管理;有人负责静脉通道的建立及各种抢救药物的应用;有专人负责记录抢救用药情况及用药后的病情变化;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以娴熟的技术、密切的合作快而有序地完成各项抢救工作。另外突发事件极易给患者及家属心理上造成恐惧、紧张、焦虑、孤独、无助、悲伤、内疚和愤怒等创伤后不良应激反应,因此,医护人员还要熟练掌握相关心理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强烈的责任心,温和的同情心、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给患者安全感,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伤痛的信心[5]。

为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医院开通了急危重患者抢救绿色通道,不仅减少了患者奔波,节省了就医时间,优化了就医流程,而且对于群体发病和突发事件患者,避免了因为费用问题未给患者及时检查治疗造成的纠纷及投诉,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6]。为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要在院内开通多发伤抢救绿色通道的同时,在社会上也要普及抢救基本常识,使第一目击者就能为多发伤患者采取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使现场救护、快速安全转运与院内抢救、损伤控制手术合理选择、EICU监护等救治环节环环相扣,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抢救观念,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提高多发伤院外、院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多发伤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贺欣,李群,童新明.严重多发性创伤74例的急救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6):91-92.

[2]黎介寿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8):561-562.

[3]高劲谋.损伤控制外科的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5):324-326.

[4]沈洪.急诊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0-121.

[5]孙溦,屈纪富,徐世伟.创伤后心理应激的研究现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6):666.

[6]张彩珍,邓志勇,钟金妹.急诊绿色通道卡、章在急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体会[J].西南军医,2009,11(5):89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