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辽宁省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116000)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发病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复发再住院的现象很常见。1年内复发率可达50%,也有报道为80%~90%。因此,找出精神分裂症复发相关因素,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减少病情复发,是促进患者完全康复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复发率。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1年10月70例精神分裂症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住院次均≥2次。均男性,年龄20~75岁,平均43.8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6例,占51.4%;高中20例,占28.6%;大专以上14例,占20%。
2复发原因分析
2.1遵医服药依从性差。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服药依从性差、自知力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复发率高。提高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的遵从医嘱性,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
2.2学历差别导致复发率差别。可能与其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差有关。
对精神分裂症缺乏正确的认识是造成患者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许多患者及家属认为长期服药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对服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私自停药,另外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嗜睡、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而自行减量或停药:再有就是部分患者缺乏自知力拒绝服药而停药,这些是造成疾病复发的最主要原因。
2.3家庭干预不当或缺失。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家庭干预尤为重要。多次复发住院的患者因活动、娱乐、环境等方面的局限性,生活空间狭小,精神症状所致的情感淡漠,生活懒散,不修边幅,畏惧与人交往,以及家人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没有正性反应;他们言谈、行为让家人难以理解。给家人造成心理伤害,发病时的治疗费用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家人为给他们筹措治疗费用及生计而忙碌。没有精力、时间与之做过多的交流,亲戚、朋友、邻居、熟人为免受伤害而有意疏远他们,病情反复迁延,家人对他们的康复失去信心,不再为他们的治疗奔波劳累而听之任之,甚至有遗弃的想法。
2.4社会的偏见与歧视。精神患者大脑功能紊乱,精神活动异常,特别在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下,易发生伤人、自伤、自杀、毁物行为,破坏家庭、社区、工作单位的和谐和正常秩序。给家人、邻里、同事造成伤害,甚者影响社会治安。社会舆论对他们怀有恐惧、不理解、不宽容的心理。他们为保护自己,对周围人敏感、多疑,存有敌意,孤独、退缩,脱离现实,人际关系紧张,而学习、工作、家庭遭受排挤或挫折,生活质量下降,这给康复期患者以双重挑战。一方面他们必须面对精神症状本身带来的各种痛苦,另一方面不得不忍受社会对他们的误解而产生的种种偏见。当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及处理生活中的事件及相关的社会矛盾时就会复发。
3护理干预
3.1认知干预。在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认知力的恢复是治疗效果最直接的表现。组织康复期患者学习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科普知识,了解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和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出现的紧张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知能力。尊重患者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交流平台,不因精神上的病态而歧视他们,对其因精神症状造成的伤害予以谅解,生活上多加照顾体贴,密切观察病情,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了解分析精神疾病发生的原因、性质和表现形式,启发患者认知、领悟自己的精神问题,增强对症状的辨别能力。知晓精神疾病的复发前兆及药物不良反应,强化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不要认为精神症状消失病就好了,不用服药或认为长期服药会使脑子变坏了,更不要存侥幸心理。如文化层次低,应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在患者出院时,应再次强调服药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水平的提高,人性化护理逐渐被重视,人性化护理是护理的本质和核心。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如职业、文化、家庭、环境、兴趣、专长,安排适宜的工娱活动,文艺节目、绘画、球类比赛、编织、制作手工艺品等。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关系,保持心情舒畅,在活动中随时予以鼓励,热情辅导,以提高其参加活动的兴趣,锻炼智能,恢复工作能力,为出院后的生活打下基础。
3.2提供家庭干预技术指导。
3.2.1口头指导。多数精神病康复后,自信心缺乏,有自卑感,因此,口头指导就显得更加直接简单和有效,内容包括:鼓励患者增强自信心,即不盲目乐观,也不消极悲观,正确对待社会对精神患者的各种歧视态度,帮助患者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对待应激事件的方法,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疾病,坚持服药,告诉患者和家属都要高度重视维持治疗。不能害怕药物不良反应而自行终止服药,鼓励他们出院后多参加各项文娱活动,增加社会交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生活规律营造良好环境,避免精神刺激,忌酒、茶和一切带有兴奋作用的食物。
3.2.2指导家属配合治疗。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影响预后的因素中家庭照顾占首位,所以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并不代表治疗和护理的结束,而是需要家庭的帮助和支持,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方面。以前较少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讲解有关抗精神病药物在预防复发中的必要性,现在我们向家属说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除疾病本身的客观因素如病前性格缺陷、家族遗传史外,能否有规律地坚持药物维持治疗和家庭环境治疗,是影响病情复发的重要因素。指导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请勿随便更改,更改必须由医师复查后决定,并按期带患者来门诊复查,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逐步开始有规律的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听音乐,看电视。年轻力壮者可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切忌整日卧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的生活,让他们知道家属配合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复发,提高药物维持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家庭照料者的负荷能力以及减轻家庭的照料负担。
3.2.3文字指导。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治疗和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更多的患者需要接受终身治疗。然而,由于经济的原因和疾病治疗的需要,住院治疗只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康复治疗需要在出院后进行。因此,在这个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他们需要有足够的精神卫生知识来提高他们的依从性,保证他们按照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有计划、准确地进行。出院时我们要耐心指导患者及家属怎样预防复发;给患者提供出院带药的书面资料,详细介绍服药的剂量、时间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嘱咐家属应按时带患者复诊。
3.3支持性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家庭、学习、工作的关系,提供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干预,使患者的正当需求得到满足,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复发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因此应给患者一个轻松的心理环境。主动与患者沟通,在友好的人际交往中了解其思想、感受,帮助患者结识朋友,满足合理要求,取得信任,有利于患者说出自己的思想顾虑,消除心理不良情绪。因家人的情绪与患者的康复息息相关,帮助家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维持家庭内环境稳定,有利于家庭人员精神健康,在对患者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保持耐心细致的态度,以鼓励为主,设法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促使患者处于一个乐观、健康向上的状态,正确地面对现实,面对疾病。
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坚持信念,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简单的社交入手,首先训练掌握时间,做事要有时间观念,如按时起床、就餐、上学或工作,约朋友看电影、逛公园、逛超市要准时到达,对每一次社交活动予以评价、分析和总结,再制定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如此反复进行,以达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
帮助患者培养自信,对每一点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协助患者建立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患者广泛接触现实生活,密切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改善精神状态,增加对自己仪表的重视,有规律地生活,克服性格中的缺陷,如急躁、孤独、意志薄弱和兴趣狭窄等,正确对待及处理生活中的事件,消除自卑与不满,使患者对社会中的种种应激有应对能力及与人交往的社会技巧,恢复兴趣与爱好,在提高交际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
综上所述,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引起复发的因素主要有遵医服药依从性差、家庭干预不当或缺失、社会的偏见与歧视三方面,针对这三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及社会生活、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减轻家庭负担,以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预防复发,顺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王良琳,易研.蒋风君精神分裂症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西部医学,2006,18(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2001: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