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绍兴闲置农房激活计划为例
赵旎娜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面对农村大量房屋、山林等被闲置的现象,浙江省绍兴市提出了一项“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旨在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本文立足乡村风貌、乡村景观、建筑与乡村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嵌入关系。充分探讨闲置资源的多种功能和文化价值得到发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正日渐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关键词:地理嵌入、农村闲置、村落再生,农房激活
基金项目: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大课题《艺术介入绍兴农村闲置资源激活与区域产业联动研究》(编号:135291)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江浙地区工业发达,城镇化飞速发展,人口大量往城镇迁移,典型的江南村落面临剧烈的冲击,广大农村土地、房屋大量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古村落作为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承载的人类聚居地,正在以不可挽回的速度消逝着,冯骥才先生说过,“最好的保护就是合理的利用”,建设中、设计者和参与者对突出在地性,形式灵活多样的闲置村落盘活良性引导,建设有审美的乡村显得尤为重要。
1.现有乡村闲置村落地理脱嵌性原因分析
传统村落从陕西的窑洞村落,到西双版纳的竹楼村落,从北方的四合院村落,到江南的水乡村落,无不体现了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匹配性,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生态嵌入性或地理嵌入性。所谓村落形态的地理嵌入性,指的是它的建筑景观等形式与结构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约束,从而与当地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兴起,村落建筑的地理嵌入性逐渐被地理脱嵌性所替代。导致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自然生态景观的变化;二、传统村落格局发生改变;三、文化价值认同逐渐消融,乡村闲适却又丰俭有度的传统生活渐行渐远。在过上了富裕生活的村民看来,如今依然居住在传统民居里面,是“无能”的体现;现代形式的建筑(如小洋楼)才是“脱贫”或“致富”的标志。现代建筑不但令人舒适,而且具有符号象征意义。因此,传统村落的消亡,既是现代化趋势和市场化趋势这些外生变量促成的产物,也是村落的内生变量导致的结果。
2.地理嵌入语境下的农村闲置村落再生
现有的农村闲置村落对乡村而言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嵌入,而实质却逃离于乡村精神之外;乡村闲置资源盘活的内容与乡村生活更是格格不入,其传递是完全脱离乡村经验的外来价值;闲置资源的盘活与闲置建筑的再建设很大程度上对农民而言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价值,缺少促进精神流动的内在价值。因此在盘活闲置村落的具体落实让要立足再生的文化根植地,设计方案重要充分考虑到地理嵌入语境。
首先要唤醒沉睡的乡村,让乡村的村民看到希望,让城市里的人都知道乡村的美好,让乡村通过自我再生,不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唤醒”的方式就是乡村根据自身特点引入一个或者多个产业,吸引城市的投资者和游客到乡村来。因此2018年初绍兴市推行的一项“闲置农房激活计划”,通过探索“三权分置”的办法,在原有“一户一宅”、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以村集体为闲置农房收储和统一开发利用主体,采取合作、合资、合股方式与社会资本共同开发。同时打造“乡路网”“乡愁网”等农房租赁平台,引入工商、金融、国有、个人资本,采取出租、合作、合资、合股等方式,激活利用闲置农房,助力强村富民。拥有房屋所有权的农户可选择按协商价将房屋所有权让渡给村集体,也可选择收取固定租金,或将使用权折价入股等。2018年1月后绍兴市已在柯桥区、上虞区9个乡镇11个村先行试点,并随之宣布全面推广。
其次乡村振兴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未来,绍兴市将成立市、县两级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协调、推进工作。同时,组建一支建立由三农、规划、旅游、法律、创意等专家学者为主的“闲置农房激活计划”专家队伍,对激活工作进行指导。计划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现场推进会,通过实地考察、典型介绍、总结经验,加快“闲置农房激活计划”在全市域深入推进。利用春节等许多乡贤、越商等回乡的机会,组织重点乡镇开展闲置农房集中宣传推介活动,动员有实力、有情怀、有梦想的乡贤、越商等回乡利用闲置农房创新创业。还将组织“下乡看房团、民宿体验营”等宣传推介活动。对已启动的“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柯桥、上虞试点镇村,加快闲置农房激活推进速度,
目前很多的闲置村落再生方案大多流于表面,设计是去乡村租一幢便宜的老房子、做一个漂亮但是和乡村地域并无多大关系的设计案例,没有跟当地的乡村、居民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关系,反倒是去赚便宜了,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没有真正进入到当地居民的层面,没能够改变他们使他们的生活发生真实的改变。真正的盘活一定是充分考虑到嵌入式语境下的村落在地性的,改造设计方案都是从当地地域物产禀赋而产生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由世代相传、因袭式(Iconic)和实效性(Pragmatic)而带来的建筑建造方式;以特定社区生活圈(如以姓氏祠堂为中心的社会组织形式)为基础的生活和审美习性而造成的地域差异等。其次要把传统村落入城市休闲经济圈,借助传统村落的旅游化和商化,实现城乡之间的功能交换和文化对话。通过让村民从传统村落的商品化和资本化过程中获益,从而找到村落保护的内生变量。反过来,在传统村落的保护问题上,如果只有外生变量(城市居民的浪漫主义),没有内生变量(村民的保护意愿)的配合,传统村落保护是难于落实的。
3.结语
据有关专家统计,中国古村落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消逝了数十万个,相当于每天有300个自然村消失。对古村落进行有计划的保护、开发、利用,就是穿越历史,传承中华农业文明的血脉,成了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解决闲置村落再生的诸多问题?几百年来绍兴这方水土相生相长的在地性是否能够存续?是我们今天闲置村落盘活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