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
摘要:我国是有着独特文化特质的伟大民族,新时代汉语言修辞格和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有着某种联系,是其沉淀的结果,也和我国古代汉语言修辞格息息相关,从历史角度出发,全面、深入探究历史文化、汉语言修辞格二者关系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历史角度汉语言修辞格关系
站在历史的角度,中国修辞学发展源远流长,修辞格是人类有效组织语言以及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点。同时,汉语言修辞格和民族历史文化联系密切,研究者需要通过多种合理化路径,深层次探究二者关系,便于在传承、发展历史文化过程中有效衔接古今汉语言修辞格,促进新时代下我国修辞学领域持续发展,更好地呈现民族文化独特魅力。
一、汉语言修辞格
在《周易·乾·文言》中,“修辞”这一词语已出现,意思为修理文教。随着时代不断演变,民族历史文化不断沉淀,“修”、“辞”二者都有了新的意思,前者具有修饰言辞、文字等意思,后者可以特指言语。修辞手法并不单一,可以分为63大类,修辞格在丰富语言以及语言表达效果提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以修辞概念为切入点,修辞格含义可以分为三层,比如,修辞学、修辞方法,各具有不同的意思。在各类语言中,修辞都是存在的,和地域没有必然联系,即使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语言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修辞行为特征各不相同,修辞手法、修辞活动两大方面也会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同时,汉文化对现代汉语言修辞格发展的影响较大,从整体上说,现代汉语修辞大都具有古代汉语修辞特点。修辞格可以帮助人们在不同环境中有效组织语言,更好地和对方沟通、交流,准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以修辞内容、表达方式为基点,汉语言修辞方法并不单一,比如,比喻、对偶、反问、借代,频繁应用到古今汉语言中,尤其是借代、比喻两类修辞手法。修辞格类型也比较多,比如,借喻类、直言类,借代以及比喻两类修辞手法同属于借喻类。在比喻修辞格中,本体、喻体二者存在相似之处,但并没有某种联系,比喻修辞格的灵活应用可以让人们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在借代修辞格中,本体、代体二者存在某种必然联系,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更好地呈现事物特征,但无法让人产生联想。和比喻修辞格相比,借代修辞格并不能相互转换,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表达形式。
二、历史角度下的汉语言修辞格的关系
现代汉语言修辞格的发展离不开古代汉语言修辞格,二者都和我国历史文化发展有着某种必然联系。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说,现代汉语言修辞格对古代汉语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1、古代汉语言修辞格下的借代
简单来说,借代就是一种用代体替代本体的修辞方法,可以将其称之为“换名”、“代称”。“旁代”、“对代”是替代类型,前者的代体是本体附属,后者代体是本体一部分。“旁代”修辞格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借用事物特点代指事物自身,可以让呈现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借用事物数量、属性,古代汉语中粮食常用特定量词来形容,表示粮食具体数量。以“短歌行”为例,是曹操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便用到“旁代”修辞格,“杜康”代指“酒”。“对代”修辞格的“本体”、“代体”二者联系密切,彼此间可以替代,也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全部、部分二者间替代,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便用到“对代”修辞格,“三秋”代指“一年四季”。具体与抽象事物之间也可以利用“对代”修辞格,以“年龄”为例,属于抽象化的词汇,古人常用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比如,“桑榆”、“白发”,这些都是对老年人的代指。在“对代”修辞格作用下,原因、结果二者间也可以对代。以“倾国”为例,原来常指“倾覆邦国”,后来用来代指“佳人”、“美人”,“美人”是导致“倾国”的原因,而“倾国”是“美人”导致的最终结果,后人常用“倾国”代指某人漂亮。
2、现代汉语修辞格下的借代
在现代汉语中,“借代”这一古汉语修辞方法也频繁出现其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汉语中的借代修辞格是对古代汉语借代修辞格特征的客观呈现,只不过对其进行了合理化创新。站在历史角度来说,当下中国修辞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古代汉语中的借代修辞格也得到快速发展。在现代生活特点、借代修辞格相互作用下,出现了很多有着新时代特征的名词。以“黄马甲”为例,在现代城市生活中,身穿“黄马甲”的人在街道、公交站旁等随处可见。这群人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也被称之为“志愿者”,是对新时代下社会风气等的客观呈现。同时,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现代汉语言中的借代修辞格持续性发展,但其发展和古代汉语言中的借代修辞格紧密相连,并没有超过其对应的范围。
3、历史角度下汉语言“进化论”非必然性
在历史角度下,现代汉语言修辞格延续、发展了古代汉语修辞格,但二者间存在非必然性。在人类不断进化下,语言功能明显增强,但社会环境因素对语言发展造成了不同层次影响,汉语言发展方向受到一定制约,古今汉语言修辞格的产生都存在偶然性,只是在古代汉语言修辞格作用下,现代汉语言修辞格才具有必然性,在延续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同时,现代汉语言修辞格的产生和古代汉语言修辞格不存在关联性,因为在时代动态发展中,现代汉语言修辞格仍然会出现,只是古代汉语言修辞格的出现能够对新时期汉语言修辞格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古今汉语言修辞格的产生都建立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基础上。在古代汉语发展过程中,古代汉语修辞格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喻以及借代修辞方法频繁出现在古代汉语作品中,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尽管现代汉语言修辞格的产生和古代汉语言修辞格没有关系,但在古代汉语言修辞格影响下,现代汉语言修辞格发展速度加快,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新时期汉语言发展,对我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钟钰.解构主义视角下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J].中文信息,2016,(3):383-383.
[2]谭世宝.以汉语字词音义源流变化论证中国历史文化源流[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3):1-9.
[3]黎运汉.汉语言风格之文化审视的理据[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2):112-119.
[4]刘芳.汉语言风格的文化审视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6):36-38.
作者简介“”王玥湉(2000.11--):女,17岁,汉族,籍贯:内蒙古包头市,现为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高二.1王玥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