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互联网+时代下的互动、自主数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打造互联网+时代下的互动、自主数学课堂

陈靖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实验学校

摘要: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日益走向寻常课堂,越来越多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办公软件,也给一线数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现代的数学课堂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着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生生互动、具有个体体验的高效课堂。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历,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1.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数学问题情境,激趣促思。2.运用多媒体演示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化难为易。3.运用多媒体拓展数学课堂容量,及时高效。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课堂互动自主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如何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呢?多媒体手段可以较好的帮助数学老师建立生动活泼、具有个体体验的数学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数学问题情境,激趣促思。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好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从而产生探究的热情。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巧妙导入新课。

案例1:教学“认识负数“时,我利用孩子们喜欢的人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制作了一个动画短片《奇怪的温度》:冬天的一个早晨,大头儿子发现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温度计的指针都是指向“20”,怎样告诉小头爸爸测量的结果才不会让爸爸糊涂呢?大头儿子的问题引发了学生讨论的热情,课堂上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在交流与争论中,学生们形成了共识,用正数表示零上的温度,用负数表示零下的温度。

案例2:“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在教学《比例尺》这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神舟”号飞船成功飞入太空的录像,飞船在广阔的天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向太空中疾驰而去,当飞船距离地球大约300千米时,以飞船的角度看向地球,地球就像是一颗湛蓝色的宝石,非常美丽。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将这300千米的距离画在纸上,一部学生画不出来,便造成了认知冲突,就自然引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等概念。

案例3: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上呈现更多的跨空间、跨时间的事件。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太阳、地球、月亮这三个天体的运行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表明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配乐,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明白“年、月、日”的由来。通过这样的演示,可以把固定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们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触类旁通,接触到更多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4: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首先播放一个有趣的动画《猴子分饼》:在一座山上,有三只小猴和一个猴王,小猴子们非常喜欢吃猴王做的大饼。一天,猴王做好了大饼,准备分给三只小猴,于是猴王把一张饼平均分成四分,给了第一只猴子一份,小猴子拿着饼开心的跑开了;但是第二只猴子却说道“一分太少了,我想要两份”,猴王一听,便把第二块饼分成了8份,给小猴子两份,小猴子拿着两份饼,开心的跑开了;第三只猴子见状,便说道“两分太少了,我想要三分”,于是猴王便把第三块饼分成了十二份,给了小猴子三份,小猴子拿着三份饼开心的跑开了。故事结束,教师向学生们提问,哪只猴子得到的饼最多?学生们对于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踊跃发言,在此过程中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演示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化难为易。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可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突破教学难点。

案例5: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们很难理解推导过程,尤其是等分的份数多,拼成的图形接近长方形时。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同学们演示:把一个圆先分成两等分,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然后再把两个圆分成相等的八个小扇形,把不同颜色的小扇形排列好,组成一个类似长方形的形状。按照同样的方法,再把两个圆分成16份、32份,进行拼接,让学生们进行对比,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化圆为方”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

同样的原理,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长方体转化为圆柱的过程,发挥了其模拟性强、新颖直观的优势,既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案例6: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时,很多学生对“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有疑义,即使是动手摆小棒,由于误差,也不能让学生信服。这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动画课件,如用5cm、7cm、12cm三根小棒围三角形,将12cm的小棒固定不动,移动5cm、7cm两根小棒,课件可以生动的演示围的过程,学生观察小棒移动的痕迹(轨道),很容易理解”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

案例7: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在三年级和五年级都出现过。小学生虽然可以通过摆学具得到数学体验,但是学具不利于展示,而且不可以透视。三维动画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学时,教师向学生推送摆一摆任务,学生在自己的iPad,用几个小方块摆出相应的图形,3D动画可以马上检测出摆的对不对,也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案例8:“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重点之一,因其题目变化多,所以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利用多媒体发光、闪烁、运动等动画技术,可以直观演示物体“相向而行”、“相对而行”等运动的过程,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难点,从而帮助学生体验“相遇”情境,更好的理解“相遇”这个概念的内涵,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运用多媒体拓展数学课堂容量,及时高效。

现代数学课堂要把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发现知识的形成,探究数学规律。这样一来,短短的40分钟就相形见绌,老师们常常感到没有时间做练习,知识不能及时的巩固。大班教学班级学生层次不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不得不“忽略”部分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拓展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果。

方法一: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前,老师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微课。课上,老师把微课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观看,哪里不懂就从哪里看起,什么时候学会了,什么时候做巩固练习,解决了大班教学整体化一的学习进度问题,让学习有效发生。

方法二:课堂作业当堂反馈。当堂巩固,及时反馈,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体机的同屏功能、交互课堂的学生作业实时上传、视频展台等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助老师很好的解决学生学习信息的收集和反馈。通常,学生在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收集1—2份作业,利用以上多媒体手段(如展台、同屏等)集体讲评,然后小组互相检查,最后再次将互检时发现的错误进行讲评。有时新授课上学生在探究一个问题时,运用了画图的方法体现自己的解题思路,多媒体手段(如展台、同屏等)也可以很好的将学生的思路进行展示,便于全班交流讨论,大大拓展了学生表现的空间。

方法三:科学建立错题库。对于某一个知识,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有很多共性的地方。各种云平台可以帮助老师甚至学生收集学生的典型错误,形成错题库。需要用时不仅可以及时调出,还可以举一反三提供大量练习,方便学生更高效的复习。云平台还可以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实时对学生课堂练习完成的正确率进行分析,让老师的课堂更加有针对性、更加高效。

方法四:数学软件促高效。数学课中有大量的画图题,如果在课堂上用粉笔在黑板上现场画,会花费很多时间,而几何画板等软件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不仅画图简便,图形更准确,而且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上很快的画出需要的图形,既达到了示范的目的,又节省大量的时间。